TXT下书>都市现代>辛亥大军阀>第七百六十七 东南亚战争(二)

spn现在亚洲局势本来就已经是紧张比了,中国大军云集在云南、广西等南方边境省份,甚至西藏、新疆等邻近印度方向的中**队也已经是高度警戒,而英国人更加紧张,为了防备中**队进攻印度,在印度北部和新疆、西藏交界的部分重要地区部署了不少的兵力,不过受限于印度和西藏、新疆之间的地形和交通,就注定了中英双方军队不可能大规模跨过边境线的。

中国西藏和英国印度的漫长数千里边境线实际上是不设防的,因为根本不用重兵防御,那条喜马拉雅山脉就足以让任何的军事将领望而止步。中国和英国驻印部队的军事对持线实际上只有两个地区,一个是克什米尔地区,也就是后世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交汇的这一地区,这一片地区靠近中国的那边虽然整体荒漠化非常严重,但是受到中国西北大铁路开通的影响,中国在西北地区,也就是新疆的军事部署要方便的多,在新疆南部部署重兵也要远比在西藏部署重兵方便。

为了对抗中国在新疆南部和西藏西部的重兵部队,英国人相应的在对面的克什米尔地区部署兵力对持。

另外一个方向就是藏南地区,也就是锡金王国地区,这里之所以会形成军事对持地区,是因为锡金王国境内有着较为平缓的地形,而且通过锡金后可以说就可以一路所阻拦的直冲孟加拉湾,直线距离只有五百公里,而一旦切断这一地区,那么就是代表着把印度和缅甸分割开来。不过这一地区对于中**队来说不太有利,主要是因为藏区驻军太过困难,根本法及时把大量的补给从中国腹地运进西藏,三十年代的时候陈敬云也曾让交通部的铁路司准备修建进藏铁路,可是如今十几年都过去了,铁路司依旧没能解决众多技术难题,目前连具体的建设方案都提不出来,更加不用说施工了,按照铁路司的预计,按照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几乎法完成进藏铁路这样庞大的工程。

没有铁路,甚至连公路都没有,如此的情况下根本法维持一支现代军队进驻西藏,中国的兵力虽然强悍,陆军人数超过五百万,但是在西藏的兵力却是极为有限的,只有区区一个师,也就是陆军第四十八师,乃是一直中国陆军中少数的几个轻型山地师之一,在中国陆军其他部队向着机械化迈进大量装备各种机械和卡车的时候,四十八师依旧保持着非常原始的骡马化,为了补充这些部队的火力和机动力不足,第四十八师也是陆军中唯一一个还拥有骑兵团的部队。[

要知道二十年代后中国骑兵部队规模快速萎缩,随着卡车和装甲车辆大规模服役后,先是摩托化和机械化部队的师属骑兵团撤编,等到了三十年代后,各普通步兵师的骑兵团也已经缩小规模,目前虽然说没有完全撤编,但是一个普通步兵师中的师属骑兵营早已经改名为侦察营,换装各式装甲车,少数没有换装的也顶多只有一两个骑兵连而已,在二十年代中期达到巅峰一度拥有超过三十万规模的中国骑兵规模迅速下降,到了现在,中国陆军中,师级骑兵编制只有三个骑兵师,师属骑兵团也只剩下一个,师属骑兵营倒还是有六个,其他的还有一些连级编制的骑兵编制,这些加起来中国的骑兵规模也就四万人左右,和当年的三十万骑兵规模完全法比较。

西藏地区中国的驻军不多,而新疆那边虽然兵力多但是也很难跨越克什米尔的山区直接大举进攻印度,这对于印度一方的防守而言,他们具有极大的优势。

因为地理条件和交通因素,导致了中国和英国不可能在印度边境上爆发大规模的战斗,顶多也就是几百人,几千人的战斗规模,而中国和英国如果爆发战争,那么交战的主要地区肯定是在缅甸。

那么缅甸也有着存在交通不便的问题,但是中国的云南就在边上,通过西南大铁路中国可以短时间内调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到前线,当补给和兵力不成问题的时候,那么是面临密集的丛林也可以打过去。

打仗最关键的就是补给运输的问题,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而这也是之前中国为什么在云南调集大兵的根本原因,尽管当初只是因为陈敬云的一时冲动,这才下令调集兵力准备缅甸,但陈敬云也只是做出一个最高指示而已,具体的战略安排,进军路线实际上是由军方将领负责。

陈敬云的最高指示是加强戒备,预防和英国开战,而这些话听在早就心痒痒准备参展的军方将领耳中,也就是认定了陈敬云已经是准备要和英国人全面开战了,所以需要准备的全面准备,调集兵力也不只有缅甸,新疆、西藏、广西、广东这三个省份的部队也是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到时候就会以缅甸为主攻方向,克什米尔和锡金地区进行牵制伴攻作战,至于广西和广东方向则是防备出现其他意外,广东方向的部队还得准备进攻香港。

按照三军联合会议上的战略安排,假如战争一爆发,那么部队在云南的主力部队就会第一时间里迅速向缅甸挺进,击溃英军主力后兵分两路,偏支占领仰光,主力则是向印度进军,和锡金方向的部队夹击孟加拉地区的英军,最后突破英军方向深入到印度腹地,而到了那种时候,中国就完全可以宣布已经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了。

当军方做好了这些准备后,等着的就是陈敬云一声令下了,只要陈敬云决心一下,那么中国的大军


状态提示:第七百六十七 东南亚战争(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