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命运落寂>第一百零七章 了解民情

第一百零七章

了解民情

众人吃罢了饭,都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聊天。

赵振代坐在杨德启身边,和他拉起了家常:“老哥:我看你的身体很壮实,还像个大小伙子,你的饭量也很好。”

杨德启回答:“大兄弟:我们农村人出大力习惯了,吃不饱就没有劲干活。

不像你们城里人,属猫的,一舔就饱。”

赵振代接着说:“老哥,不满你说,我也是农村人,我的老家是z县,比你们那个地方还穷,我们这是老乡。”

杨德启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咱哥俩都是穷苦老百姓,咱这是穷命相连哪?”

赵振代说:“早就听光明说你是个热心人,从小到大都是您在帮助他。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见到你的真面目,这才相信,你果然是个大好人。

都说千里有缘来相会,咱哥俩这是有缘份。今天见到你,我的话特别多。

咱们这个岁数和他们年青人无法沟通,只有咱们相仿的年龄,才有话说。”

杨德启说:“我也有同感,今天一见到你,就有很多心里话想说。”

杨德启喝了口水,接着问到:“大兄弟,现在你家还种多少地?”

赵振代回答:“我这几年没种地了,现在让我种地,我还真不会种了。

这几年,改革开放了,党的政策放宽了,农民的干劲也足了,农村人的生活也得提高了吧?”

杨德启说:“大兄弟,提起我们农村人的生活,别的村我不敢说,我们村,那真是麻线串豆腐——提不得!”

赵振代说到:“都是一个政策,你们村和别的村不一样,你们村就是另一个天下?”

杨德启压低了声音说到:“守着当官的咱不能说,咱要一说别人得怀疑咱是告黑状。我们那里是:山高皇帝远。

咱哥俩走的近,对别人我可不说,我就对你说说我们村里的情况,你听了也得生气。”

赵振代耐心的听了起着。

下面就是杨德启他们村最近发生的事:

我们村是个大庄村,约有人口五千多人,耕地面积一万多亩,山林面积约有三万多亩。

自从包产到户之后,别的村的老百姓都富了,可我们村都穷了。

咱们就先从分地说起:按人口平均每人能分二亩多地,村里每人只分八分地,其余的全都卖了现金。

每亩一百块钱,一卖就是三十年,一把交齐。

农民不种地吃啥?只好强忍疼痛,花高价买些地种。

所有卖地的钱都装进了书记和村主任的腰包。

他们得到了钱,就撂挑子不干了。

又换了一茬新的书记和主任。

他们一上任,就想着捞钱,没有地卖了,他们就卖山林,一卖就是五十年,一把交齐。

老百姓也有有钱的,广告一贴出,几万亩山林,没用五天,全部卖光。

所卖的钱没分给老百姓一分,书记、主任带着两委会的成员去北京、上海到处去旅游,到处去考察。

把钱挥光,他们又不干了,再换一茬。

人心难测,一茬更比一茬狠!

他们上去也想捞钱,一看山被卖光了,地被卖了了,他们没啥卖了,就卖学校。

学生正在上学,他们就把学生赶到五里多地的联校,把学校花为宅基地卖了,卖了钱又装进自己的腰包。

我们村人口多,学校占地面积大,位置又好,在村子的正中央。学校的一周全是一搂多粗的梧桐树,连树带地分十六家,卖了十六份,这也是一项可观的收入。

只是苦了孩子们了,不管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都得到五里外去上学。

装满了,自动下台,再继续换人。

去个咳嗽来个喘,蛤蟆生老鼠,一辈不如一辈。没有狠心不能当官,这一次换的人才狠哩。

他上台一看没啥卖,就把大队院、村委会全给卖光了。

现在我们村一分钱的家业都没有了。

都说刘会计也贪,这个谁也不知道。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就数刘会计没换。

村里没地方了,刘会计只好搬到自己家中办公。他的卧室变成了办公室,把他老婆气的分居了。

赵振代听后,牙齿咬的咯咯响,气愤的说到:“没想到这些人这么可恨!”

杨德启又喝了口水,说到:“可恨的事还多着呢!”

辛光明几次崔杨德启去休息,不想让他再往下讲。

杨德启一肚子怒火总想一吐为快,怎能刹的住!

赵书记也一心想听道农民的心里话,用眼色止住了辛光明。

杨德启接着又往下讲:

t市是个平原地带,只有我们镇是山区。

上级知道我们那个地方穷,每年都拨救急款,可是根本到不了老百姓手中。

每年春播季节,上级扶贫。给我们村拨来了一汽车化肥、复合肥,我也不知道有多重。具体有几吨不知道,只知道是一汽车,东西来到乡镇,就让他们给卖了。

来了一车地膜,让村民们盖花生用,他们卖了半车,留了半车。

留这半车只分给了当官的,凡是与他们沾亲带故的都有份,每家所分地膜三十年也用不完。

一个小组长家中就堆有半间屋,可老百姓谁家也没有。

到年了,上级拨来一汽车大米、白面,他们卖一半、分一半,老百姓只能远看看。

我听说为了搞活农村经济发展,上级给我村分了一汽车山羊。

到了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七章 了解民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