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网络游戏>诸天之逆天改命>第二十章 初见国父

国际医学研讨会如期举行,杨信以宝之林的名义进入了会场,从而顺理成章地见到了国父孙文,此时的孙文风华正茂。

当杨信与孙文一见面,两人的眼中同时闪现着相见恨晚的光彩。

“终于可以联系得上洪门了。”杨信见到孙文后心中不断地盘算着后续的发展,只要搭上洪门这条线,再将福粉和香烟的摊子不开,届时,将有源源不断地资金流入自己的口袋,后续不管是大力扩军还是发展军工或者工业都将水道渠成。

“这是开明人士,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孙文看到杨信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人,因为杨信没有留辫子。

在我大清,哪怕是孙文也得带条假辫子,而眼前的三人就这么堂而皇之剪去了辫子,这不是自己人是什么?

“在下孙文,敢问兄台尊姓大名。”还未等杨信上前,孙文直接上前搭话。

“免贵姓杨,名信。这位是梅县梁宽,我的弟子,这位是麻二,我的副官。”杨信开口说道。

“你不是严振东吗?”孙文脸色瞬间一囧。

孙文来广州之前,特意打探过黄黄飞鸿发展为自己人,毕竟黄飞鸿声名赫赫,在民间的名声也不错,据说也非常开明,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对象。既然打探过黄飞鸿的信息,那杨信一行人的资料自然也出现在孙文的眼中,关键是此时的杨信,却是以严振东的形象在行事。

“我懂,我懂……”孙文瞬间恍然,连连说道,心中暗想:“自己是不是有些飘了,在我大清的领土上还如此高调,以后是不是得低调一些,就像眼前的严振东,是不是也该取个化名?”

“不知兄台对大清怎么看?”孙文直接开口问道。

“逸仙兄都是这么直接吗?你可知本官乃我大清六品武官,担绿营千总一职。”杨信笑道。

“对待别人当然是不能交浅言深,但对于兄台,逸仙可是佩服至极。”孙文心中一动,看来对方对自己也是了解颇深啊,直接将自己的字给叫了出来,不过,孙文仍然不动声色地说道。

“为何?”杨信不禁有些奇怪。

孙文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笑了笑指着杨信的脑袋,缓声说道:“在大清,逸仙还未见过有官员敢擅自剪辫,不但未曾见过,简直闻所未闻,别说在官方,即使在民间也鲜有人敢剪辫者。”

“哈,我们是军人,免不了上战场,上了战场免不了受伤,剪去辫子只是为了更方便地清理头部的伤口罢了,这也是我们民团陪同黄师傅前来广州参加国际医学研讨会的原因。”杨信虽然知道孙文的底细,但在公共场合,杨信显然不想落人口实。

“哦?原来如此啊。”孙文眼睛一亮,既然杨信将话题转到医学上,孙文也借题发挥,“敢问兄台对中西医如何看?”

“逸仙兄是不是反感中医?”杨信反问道,在杨信的印象中,国父孙文受到的是西方教育,比较反感中医。

“不错。我认为中医的诊断缺乏客观标准,更多的是靠医者的主观体会,没有一个量化标准;而且中药成份极其复杂,很大程度上依靠医者的经验,这就造成了中医难以推广。”孙文并没有继续往深里说,只是浅尝辄止,毕竟,杨信等人可以算是黄飞鸿的亲友团,不能太过于贬低。

“确实如此,当然这也跟我华夏的国情有关,在我看来,中医西医之别犹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抑或着是巫医等,都有其各自的长处和短处,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取其长处,弃其短处,相互验证,共同发展。”

“便说说这针灸之术吧。”杨信指了指正在讲台上演讲的黄飞鸿,“这针灸之术我们民团就是请黄师傅制定好一个标准量后传授给护士连,比如说战士受伤了,如果麻药不足就得借用针灸之术麻醉,什么情况下需要全麻,什么情况下需要半麻,都有严格的量化标准,再辅以西方的缝合之术缝合伤口,便可以快速地为战士们止血,使之轻伤不下火线。”

杨信说着,忽然一愣,因为杨信又想到一条发财之路,这个时代还没有青霉素,杨信记得青霉素好像是在二战时期才开始大规模使用的,当时的青霉素可是堪比黄金呐。

“怎么将青霉素给忘了,是时候将青霉素制作出来了。”杨信暗中想到。

“如果只是简单的战地伤情治疗,确实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但世界上的病患何其多也。”孙文摇了摇头,虽然赞同杨信的观点,但也仅仅是部分赞同罢了。

“世界上的病患再多,患得病无非也就那常规的十几种,哪怕是几十种,上百种,只要制定好严格的量化标准即可,毕竟怪异的病只是少数,你不能拿个例当常例。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西医看不好可以看中医,中医看不好就看巫医,巫医再看不好只能听天由命了,如果真要得了绝症那除了等死剩下的只能是祈祷了。”杨信侃侃而谈。

“人好治,国难医啊,我大清已经病入骨髓了啊。”孙文长叹一声,再次将话题向国家方面引。

“我认识一人,他说过这么一句话,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想通过犀利文字发出呐喊声,从而唤醒国人。比如这句: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我就很喜欢。”

<

状态提示:第二十章 初见国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