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空高悬的孤月变得愈发暗淡,天光渐渐明亮了起来。
然而,李战天心头的疑团却越来越多,思绪越理越乱。
沉默了片刻之后,他干脆不去想那么多了。
李战天于这千丝万缕之中抓住了一点,那就是站在自己身后的这个女人,将会成为替自己揭开谜底的关键所在。
既然这个虞姬知道那么多事情,那么,只要自己牢牢地抓住眼前这个女人,一切的疑团,终究会有云开雾散的时刻。
于是,他转身看了看虞姬,目光闪动了几下。
“说吧,你到底想要我为你做什么?”
虞姬闻言,站在朦胧的月光下淡然笑了笑。
“很简单,只要你打下这江山之后,废黜百术,独尊法家,那么,我们这笔买卖便算是成交了。”
李战天一听这话,心中不由得猛然一紧,看着虞姬的眼神也变得更加复杂了。
说实话,在来这里之前,他曾经想过很多,想过对方会提各种各样的条件。
不过,让李战天没有想到的是,到头来却提了这么一个奇怪的要求。
难不成,眼前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竟然跟法家有什么关联不成?
这么想着,李战天更加觉得这件事是云萦雾绕,纷繁复杂。
要知道,自从李斯死后,这法家一脉几乎就没有再出过什么大家了。
这冷不丁的给自己提出个“独尊法家”的要求,李战天一时间还真觉得不太好回复对方。
毕竟,法家讲究的是革故鼎新,讲求的是律法严明,王公贵族犯法,都要与庶民同罪。
当然,这对于普通人而言,并不是什么坏事。
因此,这样的思想在百姓当中有一定的基础。
可是,李战天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此时要他答应这个要求,似乎一时间又有些难以适应。
还有一点,既然虞姬向自己提了这样的要求,那必然是有法家的高人在幕后坐镇。
要不然,李战天打死也不信,在这乱世中的一个女人,会如此在意这宗派教义之争。
可是,李斯之后还有谁会这么执着地去推崇法家的思想呢?
说到这法家,其实成熟很晚,但成型却很早,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的话,应该在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法家亦称之为刑名之学,经过管仲、吴起、商鞅、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后,才逐渐成为一个学派。
战国末期,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这才集法家之大成。
而谈及法家,又绕不开一下百家争鸣的话题。
关于这百家争鸣,其实源自于春秋末期。
当时,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后,社会也进入到一个“注重人事”、“私学大兴”、“百家争鸣”的崭新时代。
在那里,传统的神权观念受到了“德”、“仁”思想的猛烈冲击和批判,“礼”思想、“法”思想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基础。
到了春秋末期,邓析在郑国聚徒讲习法律,孔子在鲁国招徒讲习六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儒家学派。
春秋战国之际,墨翟又聚徒讲学,发展成为墨家学派。
自那以后,个人着书立说蔚然成风,道、法、名、兵、阴阳、农、杂等学派相继出现,形成了空前的“百家争鸣”繁荣气象。
当时的人们,手中已经有很多书籍,学术文化开始步入民间,整个社会的文化、科学水平得到普及和提高。
然而,法家的历史哲学观相对于其他哲学流派而言,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革命性观点。
儒、墨、道三家虽然思想主张各有不同,但是却拥有一个种共同点。
这个共同点在于承认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在过去,而不在将来,自古代的“黄金时代”以来,历史在逐渐退化。
因此,人的拯救不在于创新,而在于回到古代,这就是三家弘扬的“历史退化观”。
这种观念,来源于中国依循过去经验的传统思维方式。
而这种思维方式,则来自于当时人们的生产方式。
那个时候的人们大多是农民,农民通常被耕种的土地所束缚,很少外出游历。
农民种地,按时令变化耕耘种地,只需凭借过去经验,遇到新事,就想过去有什么经验可以依循即可。
比如说,孔子喜欢援引古代权威周文王和周公来支持自己的学说,这对后世韩愈等许多哲学家有较大的影响。
而墨子与儒家争辩时,则援引了比周文王和周公更古老的夏禹二君。
孟子为了能凌驾于墨家之上,更是直接援引尧舜,这两位传说中比夏禹更古老的圣王。
至于道家,为了能胜过儒家和墨家,干脆请出了伏曦、神农等三皇五帝,这些大贤又比尧舜更早了几百年。
虞姬所说的法家,乃是先秦各哲学流派中最后出现的一派。
他们认为,每个时代的变化都有其不得不变化的原因,因此只能现实地对待当今世界。
古代的人民比较淳朴,只是当时物质条件的低下所造成的,古代人民的品德未必普遍高于当代人民。
法家代表韩非子,曾引用守株待兔的故事对法家思想做了一番生动形象的阐述。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而法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商鞅,也提过“世事变而行道异也”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