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后,李由踩着急匆匆的步子走了进来。
一见李战天,李由跪地行礼,道:“拜见大秦武帝陛下!”
李战天闻言,面带微笑地道:“快快起来吧。”
李由见状,大大方方站起身,恭敬地站在了一旁。
沉默了数息,他看着秦武帝李战天开口道:“不知陛下召微臣前来,有何旨意?”
李战天一听到“微臣”这个词,不由得心里想起了一件事来。
自己刚刚登基,只顾得上下诏稳定这满目疮痍的大秦江山了,而这些跟在自己身边出生入死的人尚未封赏。
念及此处,他笑着对李由,道:“下面的诸将可有什么反应?有没有人提及我尚未给他们封官授爵之事?”
李由一听这话,立马吓得跪在地上,道:“陛下,我等能追随您是我们的福分,封赏之事乃陛下天恩,做臣子的岂敢妄议?”
李战天闻言,看着跪在地上的李由,道:“起来吧,我只是随口问一句,你不必如此紧张。”
李由听了这话,这才“诺”了一声站了起来。
李战天看着对方,正色道:“李由,我今天召你过来,其实有件非常重要的事交给你去办。”
李由闻言,朝李战天一抱拳,道:“陛下尽管吩咐,但有所命,臣下万死不辞。”
李战天听了这话,点了点头,道:“你父亲李相久在大秦为官,想必对二世时大秦的各位官员都很熟悉,而你耳濡目染,应该对这些人都有一些了解吧?”
李由一听,目光闪动了几下,道:“微臣对大秦的官员是有些了解,不过,之前赵高专权之时,朝中大多都是他的党羽,我对他们也就是有些了解而已,但除了公务需要,跟他们并没有太多的交往。”
李战天听到这里,点了点头,道:“我要的就是没有太多交往,了解即可,要不然,我就要治你的罪了。”
李由闻言,脸色稍稍变了变,道:“不知陛下怎么会突然提及这件事?”
李战天拿起书案上的一卷书,道:“自古治国者,皆绕不开国库钱粮,如今我大秦国库空虚,这个你应该知道,所以,我要你去办的事,正与此事有关。”
李由听了这番话,不由得默默点了点头。
随即,他看着李战天,道:“不知陛下让我去做什么?”
李战天闻言,突然正色,道:“我想让你去做我手里的一把尖刀,替我斩尽这天下的奸佞之人!”
李由听到这里,哪里还不明白对方的意思,稍稍愣了愣神,他对李战天,道:“陛下,你就下旨吧,要我斩谁我便斩谁!只要能为大秦社稷斩除乱臣贼子,我李由万死不辞!”
李战天听对方这么一说,不由得目露欣赏之色,道:“好,李爱卿,有你这番话我就放心了。”
沉吟了数息,他看着李由,道:“这样,你先给我拟一个名册出来,我要先看看这大秦的奸佞妄为之人都有哪些。
在这之上,你给我标注上他在二世时所任官职,待我看完之后,会给你个最终的名单,到时候你依旨抄家,捉拿法办。”
李由听罢,重重地点了点头,道:“微臣遵旨!告退!”说完这句,他便要转身退下。
李战天见状,喊住他,道:“李由你等等。”
李由闻声,转过身来看着对方,道:“陛下,您还有什么事要吩咐微臣的?”
李战天目光闪动了数息,随后笑了笑,道:“此事你秘密进行,暂时不能透露给任何人,我怕这咸阳城中有他们的耳目。”
李由听了这番话,脸色肃然地点了点头,道:“陛下尽管放心,此事我一定暗中进行,尽快给你一个名册,这些人肯定都是些罪不可赦之徒,绝对不会有一个冤枉的。”
李战天闻言,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快去办吧!”
李由见状,再度朝对方毕恭毕敬地施了一礼,这才转身离开了御书房。
站在御书房的书案旁,摇曳的灯火下,李战天的脸色阴晴不定。
这一刻,他想起了一个人,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贫寒之家,后因灾变曾一度剃发为僧。
公元1352年时,时年二十五岁的他参加了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
朱元璋先后击败了众多诸侯军阀,统一南方,后北伐灭元,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
朱元璋在位期间,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不过,就是这么一个人,为了给皇太孙朱允炆留下一个安定的大明朝,晚年不惜屡次发动大狱,诛杀功臣宿将。
建立明朝之初,为了使公侯将相尽忠于朱明王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作了申诫公侯的《铁榜文》。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又编了《资治通训》,反复强调要他的臣僚对他效忠,勿欺、勿蔽。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又编了《臣戒录》,“纂录历代诸侯王宗戚宦臣之属,悖逆不道者凡二百十二人”的行事,来教育他的臣僚。
也是在这一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罪诛杀丞相胡惟庸,屠灭三族,连坐其党羽,一共诛戮了一万五千多人。
随后,他又几度兴大狱,使“胡惟庸狱”不断牵连扩大。
到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功臣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赐死,家属七十余人全部被杀。
着名儒臣宋濂只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