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遇到的实际困难有这些,一共五个方面,能解决的我也大概提了解决方法,大家如果有好主意,可以一起分享一下。”程鸢呼一口气,终于熬到结尾。
罗宇生举手示意,程鸢目光专转向他。
“罗师兄请说。”
“你这个人员配置……找医学院的学生当志愿者靠谱么?问卷调查可是对问卷质量要进行评估的。”
程鸢:“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规范化培训,有专门的老师进行培训,这个不用担心。”
罗宇生又问:“问卷设计加入需要量表,加入哪些量表合适,这个又怎么评估?”
程鸢:“我会想办法联系我原来学院的老师。”
在场,其实能听懂的人都不是很多,他们最多知道陆老师要开新项目了,他们要干活了。
至于具体什么项目,如何实施,没多少人明白。
连台下的古岱都插不上话,更遑论其他人。
下面几个务实的年轻医生问了一个很务实的问题:“需要我们做什么么?”
这就是差别。
他们和陆霆川相差没几岁,但陆霆川现在能独自领导一个组,而其他人只能被领导,这就是差别。
程鸢对答如流,“现在项目还没开展,具体工作内容还没安排,就是项目太大,前期困难重重,需要大家发动人力、物力、脑力,集思广益,想办法解决困难,把项目开展起来。”
台下的人面面相觑,连古岱都和林栩隔座相望,充满了不知所措。
一直没有发话的陆霆川突然开口:“你们不少人都博士了,硕士的时候,发不出文章我可以手把手教你,博士了连项目都没申请过,你们这个博士读了有什么用?浪费名额么?还是想单纯为了刷学历?”
这番话针对的是二组全部博士学历的医生,也包括在读的古岱。
古岱羞愧到无地自容,摸着鼻头,掩饰窘迫。
“科教科发的通知,院里大力鼓励35岁以下在读博士及毕业三年内博士,申请院内特供的资金项目,二组,没一个报名。”陆霆川的语气愈发严厉,生冷的表情让人心肝发颤。
台上的程鸢也第一次知道,林栩、古岱他们怕陆霆川的原因。
领导训话,谁敢出声。
整个会议室只有陆霆川一个浑厚、低沉的声音。
“读了博,不想搞科研,想专心搞临床,可以啊,你们倒是出一个能做主动脉弓置换术主刀医生也行啊!你们当中有谁能吗?是不是我硕士研究生招的不够给你们打杂的?”
这波是二组博士的锅,陆霆川骂起来不含糊。平日里陆霆川忙,很多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他不管可以,你只要保证自己不犯错。只要你犯错,以前所有旧账一个别想逃,哪里最痛,陆霆川就捅哪里,往你心窝子里戳,让你一次性记住,不敢再犯。
尤其是他提的“硕士研究生打工的事”。
以前不说不代表他不知道。
能进心外当主治医生,起步得博士,科里的硕士基本是陆霆川的学生,或者其他医院的进修生,规培生之类的,不算医院的职工,所以在这些主治面前,低人一等。
这些在职医生们就会把手里的活儿都安排给这些学生做,自己当甩手掌柜。
说这些学生给在职医生“打工”,一点不过。
“这段时间我没经常查房,看来你们松懈不少。以后,不定期抽查式查房,要是让我发现谁自己的活儿没自己做,或者谁的夜班自己不值让学生值,考评零分。”
在场的人全部低下头,恨不得将头埋进地面里。
原本的关于项目的汇报变成一场批评大会。
估计陆霆川是寒心了。
他拼命争取来的项目只是为他自己的荣誉添砖加瓦吗?这些年轻的医生,手里没项目,需要发文章晋升,难道不需要挂靠项目基金么?
谁都知道,带项目基金的文章容易发表,现在这个盛产科研垃圾的时代,期刊杂志底气很足,璞玉的确会发光,但人就没奢望过在垃圾堆里捡璞玉,人只会在垃圾堆里挑不那么垃圾的论文。
不那么垃圾的最基本证明是什么?就是你的论文带了项目。
整个二组不可能没有项目,不然怎么晋升,人员怎么向上流动?
但二组危险的地方就在于,整个二组只有陆霆川一个人手里有项目,虽然都是大项目,好项目,但领导者手里这么多重头资源,不见得是好事。
一人翻船,全员落水。
至少程鸢就手握陆霆川“买论文”的把柄。
“以前我设想过,把二组全部带去心脏移植中心。大力扶持本院的医生,无论从成本还是情感上讲,都是最佳选择,但你们现在的表现,莫说让院里,就说让你们自己看看,你们对自己满意吗?还是你们觉得医生是个铁饭碗,能混吃等死的岗位?不想升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想永远当个主治?”
训斥手底下医生的,没有一个领导高谈阔论跟你讲无私奉献,精神长存,因为那没用。医生也是实事求是的人,升职称,加薪水才是最重要的。
或许陆霆川早发现了这一切,今天不过是一个契机,他的大发雷霆不是突如其来,是久积之后的迸发。
“实验室给你们争取了,做实验有宇生,统计问题有程鸢,配菜都准备齐全了,但没一个人愿意掌勺,你们是等着晋升标准降低,还是医院引进外部人才和你们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