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重生八零:娇妻有点辣>第一百一十二章 脱节

沈大农得知沈梦祺成绩差,也跟沈建业表示反对过,但终究只是爷爷,子女的教育权还是父母的,沈大农没有过多干预。

但奶奶陈氏不肯罢休,沈大农借给小儿子的钱也算了她的一份,她可不想把自己的棺材板钱赔了进去。

陈氏本就对女娃有偏见,喊女娃停学也喊了好几年,现在沈梦祺还拿着她的棺材板钱去念书,陈氏自然不舒服。

最重要的是,面粉加工还有赚头,这女娃念书是绝对赔啊!

沈梦祺的成绩也是烂得有目共睹,陈氏又不是不知道,可把陈氏给愁得,三天两头地上沈老三家,各种吵闹。

陈玉林跟陈氏也是说了好几遍,解释沈梦祺念书的钱是从陈玉林娘家借的,不算在沈大农的那笔钱里。

可陈氏不相信啊,非要陈玉林把沈梦祺念书的钱吐出来还给她。

陈玉林为了平息婆婆的愤怒,免得隔三差五上门吵闹,弄得自己没法干活,便跟沈建业商量着去别处借些钱,哪怕利息高一些,多多少少还婆婆一点,至少让她心里舒坦一些,不然搞得鸡犬不宁,日子也没法好过。

沈家的亲戚们一听要借钱,一个个比鬼还机灵,影子都瞧见一个。

哪怕不小心撞见了,也各种理由推脱,包括之前有求沈老三家的沈雪,也打消了帮儿子进幸三中的想法,只求沈建业别来借钱!

五柳村的村民们,面上都表示支持,直夸沈建业胆子大,背后却嗤之以鼻,嘲笑沈建业是个傻子。

这种时候,日子本就难过,谁家都缺钱,沈老三倒好,这么想不开,还跑去借钱,借来的钱都要付利息的,双重压力。

当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发现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并一度以为是静止的。

高三班级的教室墙角,贴着醒目的提示板,高考倒计时,每天清晨都有人负责更新,一天天减少。

不知不觉,沈老三家的面粉小作坊,也加工了一年时间了。

当初在爷爷沈大农的帮助下,小作坊有了第一单生意,是老战友的堂侄,在南城开了一家拉面馆,这也是沈老三家较为稳定的老顾客。

慢慢地发展到周边的大小菜场,以价廉物美的品质吸引了不少客人,一般都是些摊主,需要的面粉多,送一次就能用好几天,很少卖个人。

南城的百姓有个传统,逢年过节都会赶庙会,就是几个村子联合,在某块相对宽敞的地方摆摊,聚集,一般会持续三到四天。

有的原本就是商贩,从城镇搬来,有的则是趁人多去卖些自家种的特产,山货,赚些零花钱。

沈老三家的两口子更是牢牢地逮着庙会的机会,逢一场赶一场,过大节的时候庙会更热闹些,人也多,庙会能延长到五至六天,生意好的话,沈家两口子就会分上、下午赶两场来回跑。

用五柳村村民的原话讲,这两口子自从办了面粉小作坊,就跟村里人脱节了!

沈建业晚饭后也不会再串门溜达,偶尔路上碰见,给沈建业递烟,想唠唠嗑,沈建业也只是笑笑说自己戒了,然后匆匆忙忙地过去,不是拉着一车小麦回家加工,就是拉着做好的面粉赶去送。

原本一年赶着种两稻,火急火燎,忙得焦头烂额,现在沈老三家只种早稻,宁可空着两亩田。

晴嫂看着沈老三家空着的田心疼,上门去劝陈玉林和沈建业,好歹去种些什么,总不能这么荒着,但是登门以后,话都没机会说上两句!

这两口子手忙脚乱,每天都要去不同的地方送货,哪里顾得上荒的那两亩田,陈玉林能固定抽出时间去种那几轮蔬菜已经不错了。

两口子觉得早稻就够了,保证一家人能吃一年就成,也不想粮食多余剩下,就连面粉加工需要的小麦,按理来说也能自己种,但量一大,陈玉林和沈建业两双手就顶不了多少作用,发现还是现成买来的划算。

以前觉得时间真是不值钱,基本上花在田地里,拔不完草,种不完的地,浇不完的水,奇怪的是永远也瞧不见收益,积蓄好不容易攒到四位数,等孩子开学,学费一交,啥也不剩,家里开支都吃紧。

后来发现有文化是真的好,闺女随口一提的建议,真的改变了沈老三家的经济状况,省得不仅仅是农业税,关键是有钱赚。

陈玉林还是那句话,孩子能念书,念得上去,那就让孩子念,将来肯定比窝在田里只知道插秧来得有出息。

考虑到拉货和送货的需求,购买面粉加工的器材时,沈建业就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这也成了沈家唯一并且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

虽说办小作坊的钱都是借的,外债还累在身上,但也不成两口子的压力,反而更像动力,因为每天都在赚钱,而且是肉眼瞧得见的赚头。

不到半年时间,沈建业就还清了爷爷沈大农的钱,还付了利息,毕竟奶奶陈氏得罪不起,惹恼了她,她上门砸机器都有可能。

讲真的,陈玉林的娘家人确实比沈家人好说话,关于钱的事,娘家人从来不逼问啥时候还,还经常跑去帮下忙,所以陈玉林娘家这部分债务要相对轻松一些。

意识到时间真的是金钱,两口子恨不得轮班赶夜工,一心想着多赚钱,把债务都还清,然后给孩子们攒钱,毕竟都大了,将来要花钱的地方更是多了去。

小作坊规模是小,但两口子是真勤快,每天晚上十一、二点才结束,凌晨又四点起床,简单地煮碗面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二章 脱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