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四天时间过去,在此期间,雍军主力军队陆续赶到京城。
一时间,城外旌旗招展,往来军队络绎不绝,整个城池已被围死。
除了近两万骑兵游弋,还有数量众多的步兵,其中包括四万精锐步卒,以及赵延洵收编来的三万溃兵。
剩下的两万多人精锐,被他安置在了永顺府附近,将困守的卢立清钉死在里面。
当然了,在永顺府外,也有他收拢的三万溃兵。
济水大战之后,京畿大地上最不缺的就是溃兵。
为了保证这片土地的安宁,赵延洵才把这些人收集起来,以免他们在外边儿搞破坏。
需要说明的是,如今赵延洵失控人口已破九十万,新增实控人口四十万。
换言之,赵延洵多了四千一级士兵,以及两千的二级士兵。
到如今,侍卫司南军四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兵力已扩充到两千人,全都是被升到一级的士兵。
而侍卫司北军四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则有二级士兵八百名,距完整的千户所已经不远了。
至于剩下的升级名额,赵延洵则按照军功多少,分给了一至十八卫的军官,以让他加强对部下的控制。
当然了,极少数的升级名额,赵延洵还给了溃兵中的军官,让这些人变成了他的死忠。
所以赵延洵的实力越打越强,或者说他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强。
济水大战后的几天,他的事务繁忙了许多,而重点却已经不是战争。
占领地区的民生问题,对已经破败村庄的恢复,以及接见任命大量投靠的官员,一路上他没闲过一刻。
直到此时靠近京城,赵延洵才恢复了“将军”的身份,毕竟仗还没打完。
打马前行,赵延洵身着灰色圆领袍,仅从衣着来看实在是朴素,让人很难把他和麾下有十万虎狼的雍王联系起来。
“王兆林……”
赵延洵马匹一旁,有一官员快步随行,只见他急忙答道:“臣在……”
“听说你之前在户部任职?”
“殿下明鉴,一年前臣在户部为主事,后调任知府!”
正因为此人在户部干过,所以赵延洵才把他找了过来,为的就是了解晋廷的情况。
“既然你在户部办过差,肯定知晓天下人口财赋!”
“臣的确知晓一些!”王兆林格外谦逊。
不谦逊可不行,如果答不上来,那就尴尬了。
“天降灾祸前,全国有多少人口?”
王兆林当即答道:“回禀殿下,户部统计有一千三百万户,人口约摸六千七百万!”
这些数据不算秘密,对户部官员来说如同常识,王兆林自然可以轻松回答。
六千七百万人,老师说确实很多,毕竟古代生产力并不发达。
紧接着,赵延洵又问道:“那灾祸之后,朝廷还有多少人口?”
“这……南方五郡并未遭难,人口基本保持原装,差不多有一千七八百万!”
“京畿郡、清河郡、淮阳郡、南阳郡,虽然遭受怪物为祸,但还是保全了不少人,林林总总加起来……怕是也有一千多万人!”
念起这些数据,王兆林如数家珍,可见此人业务能力极强。
最后,王兆林总结道:“刚才这些人,再加上从北边逃难的人,如今朝廷实有人口,怕是超过了三千万!”
三千多万人,这是非常大的人口基数,可让赵延洵麾下强兵更多。
当然了,王兆林说的这番话,也道出了一个残酷的道理。
在丧尸爆发后,有两千多万人因此丧命,称得上是人口大灭绝。
短暂伤感后,赵延洵便开始思考接下来的事。
要想掌握这三千万人,就目前来看不是件容易事,毕竟各地百姓有地方官儿管着。
这些人若是反叛,想要收服还得费一番手脚。
相较而言,拿下京城这件事,反而变得容易了许多。
“孤在就藩之前,就听说有流民作乱,你说流民从何而来?”
没等王兆林回答,赵延洵接着说道:“除去天灾,其实更多是因人祸,你说然否?”
所谓人祸便是指土地兼并,王兆林家就有良田千亩,也是所谓“人祸”的受益人。
听到赵延洵问话,王兆林纠结一番后,还是答道:“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殿下所言极是,所谓流民多因土地兼并而起!”
这算是个实在人,赵延洵心底给出了评价。
“如今怪物横行,想必无地百姓更多,孤既膺天命,便要解百姓之急!”
“王卿……”
从直呼姓名到“王卿”两个字,显示着关系在拉近,此刻王兆林越发谦卑道:“臣在!”
“若以你为户部尚书,你能否担起迁移流民的职责?”
听到“户部尚书”这四个字,王兆林心中一阵狂喜。
如今的他不过五品知府,如果直接成为户部尚书,相当于是连升六级。
雍王起兵对朝廷对皇帝是坏事,可对他们这些中低级官员,则是难得的一飞冲天之机。
至于自己能否成为户部尚书,只要有赵延洵一句话,王兆林没有丝毫怀疑。
所以眼下,王兆林觉得必须把握好机会,让雍王充分信任自己。
“回禀殿下,臣愿为殿下分忧,扑汤蹈火,万死不辞!”
这个时候,王兆林没有回答自己能不能,而是直接向赵延洵表忠心。
说实话,为官十几年的官员,个人能力都差不了太多,要想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