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铁流1911>第205章 【祖国在召唤】

江浙沪一带,江苏丹徒马家乃是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

马家三兄弟中,老大马建勋乃是李鸿章亲信幕僚;老三马建忠精通四国洋文、文学、外交颇有建树,也入李鸿章幕府;老二马相伯乃是著名教育家,创办震旦公学,也就是复旦大学的前身,蔡元培、于右任等都是其**,在1914年底的中国教育界,堪以“第一人”称之。

马相伯的姐姐续弦给商人朱朴斋,生第三子朱志尧。朱朴斋过世后,朱志尧在母亲和舅父们的悉心栽培下,二十来岁就随马建忠周游英法美诸国,见识到精良机器对国家力量的重要性。回国后从继承朱家的沙船开始起步,到买办招商局江字号轮船,入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再创办德大榨油厂,一步步的积累后,又创办了求新船厂。截止1910年,求新船厂已经制造兵船、沙船、趸船、驳船和新式机器船四十余条,能制造立式、卧式蒸汽机和重达60多吨的大型蒸汽机,还能造出获得巴拿马国际展会大奖的火油(煤油)内燃机。

此时的求新被称之为“中国机器制造业的巨擘”。

马家与朱家联姻并栽培、扶持朱志尧、朱季琳兄弟,有人说是官僚资本和买办资本的结合;是封建家族发展资本经济的最初形态,其延续就是“四大家族”;还有人会说,在一片昏暗的中国,有机会接触西方先进知识、走出国门打开眼界的人绝对不是泥腿子,而是旧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

正是这些人堪称旧社会精英的人们在了解世界之后,逐渐看清楚祖国之所以落后、软弱、昏暗的原因所在——自己寄身的旧制度。他们中有的选择了暴力**,希冀以掌握政权来刷新灰暗;有的选择了教书育人,让更多人看清世界的**;有的选择举办实业,以工业强国、经济强国为己任。

在何向东看来,举办公学的马相伯老先生和创办求新的朱志尧,他们既是爱国者,也实实在在的是**者。

在南京期间,何向东与马相伯、聂云台曾经有一次深谈,主要探讨中国教育文化中重文偏理传统与“积弱”国情的关联,提倡学以致用、鼓励动手创新,反对浮夸粉饰、学而优则仕,准备以地方政府教育投资和社会集资给学习理工者以助学金,并在公派出洋留学名额分配中以极大的倾斜。

聂云台回到上海,已经在联络友好如黄炎培、蔡元培等人筹备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马相伯老人也准备在复旦增强理工学院,以何向东、程灏功答允的专项贷款创办复旦理化实验室。

如果能说动朱志尧,那就有可能在搬迁求新的同时,在武汉的中华大学创办动力机械实验室和流体动力研究室。三大实验、研究室,将是未来中**事工业发展的基石。

带着如此希望与朱志尧会面,当五十一岁得朱志尧来到哈同花园的草坪,屁股刚刚落座,就被何向东“德公,我准备在求新投资三百万元”一句开场白,惊得喊着“上帝”立马站起来,也就不奇怪了。

“德公请坐,听晚辈慢慢说解清楚。投资是投资,但是长江巡阅使署不会干涉求新的经营管理,三百万投资作一半股本,经营得利五五分账,如果今后晚辈不再担任长江巡阅使了,这部分股权就转入湖北省实业局,如……”

朱志尧是给从天而降的大惊喜弄得有些晕了头。

从来只听说官办,官办搞不走了就官督商办,官督商办都不行了才转给完全商办;今儿是头一回听说官方投资给商办企业只收干股的!三百万,求新全部资产才不足五十万元而已,其中还有大量的贷款占到总资产的60,而这些贷款中又有一大半是工发银行的。说白了,若工发银行认真起来,如今亏损的求新厂马上就会资不抵债,变成工发银行所有。大家都知道工发银行是怎么一回事儿,工发银行每一次重大经营决策都有何向东的点头。

“大帅,我……还得把话说清楚。”朱志尧不想凭白的受人恩惠。

“求新在亏损,这不重要。”何向东手里有工发银行的月报抄本,知道朱志尧为了扩大造船能力而向银行贷款20万元,以便完成两条海轮制造合同,却因船用钢板价格大涨而形成账面上的严重亏损。幸亏汉冶萍钢二厂伸出援手,暂停合金炮钢的试炼任务而转产船用钢板,有望在下个月中旬向求新船厂平价提供第一批50吨合格船用钢板。如果按照商业规矩来办,平价提供已经是大大的让利了。

何向东本意就是扶持民族造船工业,让一些利,帮助朱志尧和求新挺过这个关口,避免求新转而向外国银行求贷而受外人控制……怎么说都不是亏本生意。

“重要的是尽快扩大求新的造船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并在实践中结合教学,引导创建中国工业技术教育的大量空白学科。只有学科创立了,水平提高了,中国机器制造业、造船工业才能持续的发展、进步、壮大。再说,这些钱不是我个人的,是国家对求新的投资,也是投资教育。德公,国和家,有时候没必要分的那么清楚,只要于国有利的事情,就算毁了家,何向东也要去做。”

说着这些话,何向东能想象出程灏功吹胡子瞪眼睛的样子来。

嘿嘿,原本估计山东作战要持续两个月甚至更久,哪知道日本人挺仗义、挺帮忙的,硬逼着神尾光臣钻进口袋里,干净利落的结束了山东之战。看到挪用工发银行的两千万没花完,程灏功还高兴的合不拢嘴


状态提示:第205章 【祖国在召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