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铁流1911>第254章 【指北针失灵】

日本陆军新编两个师团,即19、20师团,归属朝鲜军司令部由朝鲜总督寺内正毅大将指挥,分驻朝鲜各地。朝鲜,咸境北道,茂山郡地方,夹子窝,日军第20师团在此驻扎了一个步兵中队为守备队,以卡住朝鲜人经此到图们江口,再逃向中国或者**的通路。

夹子窝,在盖马高原(朝鲜北部与中国长白山毗邻的高原)东部的山窝里,在日本海的春风吹拂下,漫山遍野都绽放着粉红的金达莱花,搞得杨虎上校也不得不身披渔网,插满金达莱,连头上的草环也被花环所取代。

如果这副样子的特勤大队长到京城的总参谋部露一个小脸,那乐子就大了,铁定把梅老板的扮相也给压下去。

在日军高高搭建起来的哨所眼皮下潜伏观察、绘图记录,就是考验胆量、耐心和伪装的事情,没啥太多学问。

风,潮湿的,略带咸味的海风吹来,似乎越来越潮湿。

杨虎看了看远处天边,果真出现了一层层黑云,妈拉个巴子的,朝鲜的老天爷不太给老子面子啊,居然要下雨了?乍暖还寒的春天,一旦下雨,这山窝窝的气温就会陡降,得安排一下。

合格的指挥官必须掌握一项技能,或者说时刻在脑子里绷紧一根弦——保持部队的战斗力。

向右后方打出手势,杨虎紧盯着不过八十米距离上的日军哨楼,慢慢的移动身体到凹处。

如果从哨楼看向山野,那不过是一丛丛的金达莱被海风或者山风吹拂得微微椅罢了。从1907开始到1912年结束,对朝鲜义兵运动的**在持续五年后,朝鲜全境已经没有成股的义军活动了。可是,朝鲜军依然得到两个师团的新编力量,为何会如此呢?在日俄满、蒙利益分割清楚之后,乃是要就近威胁中国的满洲地区,随时增援关东都督府的军事行动,在中国陆军整编、第十五师开出关外的同时,依然保证在满洲地区或毗邻地区的军事优势。

朝鲜四个师团另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关东两个半师团、天津一个旅团、青岛一个半师团。面对如此庞大的军力,如果换做1900年、1905年、1911年的中国,势必会因此而膝盖发软,任由日本人索取。

可惜,天变喽!看,半空出挂出一道蓝白色的电弧,“喀喇喇!”雷声滚滚而来。

运动到山沟中的杨虎和弟兄们已经穿上胶皮雨衣,正在把渔网伪装往身上披挂、整理妥当。

一道电徽刚消失,又一道电弧在半空中闪耀,烩映出云层之间的界限,烩又朝地面拖着尾巴,像是要被某种力量从半空中拽到地面上一般。“喀喇喇”这一波雷声显得更近了。

杨虎看到电弧那奇怪的尾巴,心想,要是就这么着劈在鬼子哨楼上,那才叫老天有眼咧!嗯,下雨了。雨点从空中落下,打在金达莱的花瓣和没有多少叶子的树枝上,淅沥作响。

略回想了一下,鬼子巡逻队的时间、路线和行进规律、鬼子哨楼的换岗时间、几个重要位置的情况都已经弄清楚了,可以撤退了。走那条路回去呢?掏出指北针,掀开铁皮盖子,耶!?妈拉个巴子,早不坏、晚不坏,偏偏这时候坏了!云层从东边来,东边是海洋,这一点决计不会错,指北针却指向东边。

杨虎摇了摇指北针,再看,指北针艰难的、微微颤抖着又指到东边去了。

“伍福明。”

四分队长伍福明凑拢来,摸出自己的指北针,见鬼了,也指向东边。

淅沥沥的春雨越来越密,视野远处已经蒙上一层白色的水幕。半空中又拉出一道蓝白色的电弧,电弧的尾巴,尾巴果真像是被谁拽着一般朝地面延伸。电光一闪即过,轰隆隆的雷声滚滚而来。

杨虎依靠地形判定方位,带着部队向正西撤退,与指北针所示成标准的相反方向。他搞不懂指北针为何要捣乱,那就一路走,一路看,看看这指北针究竟要捣乱到何时?如果,只是说如果,如果湖北工业实业局的李四光局长带着德国佬伯恩斯坦敲跟随特勤大队的话,恐怕二人就会高兴的跳起来。

地面几乎裸露的铁矿,天空的闪电,电磁感应作用到指北针的磁极而已。

朝着长白山方向撤退了大约三十多里路,直线距离也有八公里左右时,杨虎和伍福明的指北针一齐恢复了正常。杨虎把这一事件写入“特勤日记”,十多年后,地矿勘探人员按照总参谋部交付的日记指引,轻而易举就找到亚洲最大的“茂山磁铁矿”。

为了铁矿石,崛口荣一从北京又转到辽东半岛的关东都督府,与关东都督中村觉中将与满铁株式会社总裁中村雄次郎中将,以及**浪人头目川岛浪速、敲在大连的大仓喜八郎商议对策。

“经济方面的情况不能单独看待。目前,支那军吉林部队在长白山区进剿朝鲜乱党,张锡銮也通报说,奉天军队随后会在东满组织军队行动配合吉林方面。从此可以看出,支那东三省军队已经在整编和何向东亲自督促下,形成统一的指挥体系。吉林方面的首先行动,应该是支那军第二十师的番号落到孟恩远手中的前兆。如此,南、北满支那军将有第十五、第十九、第二十师和骑兵第一师、第二师,奉天第一师、黑龙江第一师和独立骑兵旅,总兵力达到十万。假以时日,这十万支那军都将具备第十五师一样的战斗素质。何向东和支那军部要在关外锦州地方建设工业基地,目的就是解决十万军队的装备和军辎补给。以汉冶萍来看,


状态提示:第254章 【指北针失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