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12年开始到1915年,中国各省都督或者将军中,最低调、成绩最突出者,除去特异的湖北、有深厚底子的江苏和浙江之外,就是山西的阎锡山了。
辛亥**中,留日陆士生发挥了极大作用,比如蔡锷参与领导重九起义,比如蒋作宾在回国之后就在军咨府军衡司工作,利用载沣打压袁世凯,更换北洋六镇人事的机会,暗中把倾向**的陆士同学安插进北洋军中,其中就有吴禄贞、蓝天蔚等位居统制官、协统领。1913年秋,蒋作宾在私下里曾叹息道,如**再等两年爆发,北洋六镇皆如第八镇、第九镇一般,归**派所有矣,何来内战两场?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陆士生一跃而成为都督、师长、旅长,然而昙花一现者众,最终修成正果者不到三分之一。
阎锡山就是修成正果者,他在山西的所作所为,颇合何向东心意,却也让何向东有些为难,究竟该让阎锡山去当标准师长?还是留在山西继续发展省政?
阎锡山是士官毕业、同盟会、**,又在1913年夏秋之间退出**,在1913年冬和1914年春,解散山西**团体、机关。阎锡山是山西都督、将军,所部在1912年的绥远抗击外蒙军队入侵中建立功勋,却又在数次战争中保持着山西军队在民初的两个旅建制,不曾扩军,由此山西军队不裁一人顺利编为架子师。阎锡山是辛亥元勋、军人都督,对山西省政采取休养生息、提倡工商,赢得晋商们的支持,山西省政比之华北、西北诸省明显的优良。
在何向东眼里,阎锡山是一位**利己者、政务实用者和注重质量建军者。三者,似乎与何某人本身有很大的重叠,惺惺相惜之情还是有的!
今日的中国在何向东的积极努力下,已经不存在南北**对立,也不存在滋生军阀的温床,**和内战的可能性降至最低。而欧战爆发,日本在沙河受挫,被经济钳制,使得日本不得不在协约框架下采取“缓进”战略,中日关系从紧张到和缓;中俄关系方面,俄国深陷欧战,无力东顾,正是斩断其伸到外蒙的爪牙之时。唉,又铮兄的功劳让给了李成义、裘三升,那今后,出击贝加尔的事儿就请徐树铮将军负责了吧?
总之,解决了内忧又着手解决外患的何向东是颇为得意的。
如今的中央政府一方面在积极的、有策略、有节奏的谋求加入协约,扩大国际影响力;一方面在发展工商、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则要整顿军队、安靖边疆。从后面二者来看阎锡山此前的作为,共同之处甚多。
任人唯贤,何向东可不想把自己搞成劳碌命,消除**和军阀基大,有阎锡山这样的人来分担一个省甚至一个军区的责任,何乐而不为?原本何向东想把阎锡山任命为中央军区司令官,又考虑段祺瑞那边要安排靳云鹏“更进一步”,再考虑到一直没有机会与阎锡山深谈、交往,未能把握其真实想法。贸然以观感任命要职,颇为不妥,权衡之下方才作罢。
车到大同已是深夜,原本行程安排是在大同住宿过夜,奈何各国武官们陷入争论,情绪正高,一个个都不愿意下车休息。主随客便,那就稍息一会儿,等铁路调度完毕之后再到丰镇。
行程变化,本已做好待客准备的阎锡山登车拜会总参谋长,二人展开了一场决定阎锡山去向的谈话。
四十二岁的阎锡山生着一个引人注目的大鼻头,显得脸型有些瘦削,一身旧式的青灰色军服,佩戴中将军衔,军帽是上将的全金色镶嵌帽檐,表明他是一位加衔上将。
“百川兄,上次兄入京述职过年,行色匆匆而无缘深谈,今天机会合适,当畅谈一回。”何向东表现的很亲热,说过客套话之后不等阎锡山反应就话锋一转:“第三师师长、山西警备司令官兼山西省长,请百川兄试做选择。”
选择题,一见面就是选择题,传闻中总参谋长就是如此怠
阎锡山虽有准备,却也是猝不及防,谁能想到会是这样的选择题呢?
第三师,曹锟当师长的第三师,号称北洋军主力的第三师,已经从吴佩孚抽出、陆大和军官生进入,又合编了毅军一部之后,在强大之中变了样子。阎某人当师长,曹某人何处去?第三师将校会有何反应?诚然,军令是国防部和总参谋部下达,可实际问题还得接受任命的阎某人去解决。自忖再三,阎锡山觉得这滩浑水还是不淌为好。
警备司令官兼山西省长,这个好!袁世凯、段祺瑞先后搞军民分治,倒是何向东进京之后,军民分治才从军队整编和军区划分中得以落实。如今,何向东又要把山西军、政大权笼在一起交给阎某人,啥意思?是试探阎某人有没有以军权压制民政权吗?
“总长,职部以为,还是军民分治好。”
“此一时,彼一时。”何向东当然设想过阎锡山的反应,推敲过其中的应由,实话说,他没兴趣试探阎锡山,只想要一个模范的山西省、保障绥远后方。“以前是全国各省军政不分家,都督一把抓;今天是全**政已经分立,情况不同了。以前中央政府是要解决内忧外患,现在是要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社会转型和国防建设。就地方而言,军政中有民政、民政中有国防,真正要剥离开来,不容易!不可能!南方有两湖和江浙正在推进社会改革,北方有山东正在试点,但是进度太慢,山西是今后一段时间里,华北各省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