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大周柱国>第十九章 河东吕氏

前厅之中的人很快散开,各自忙碌去了,只留下六个刻印工匠和韦安围在韦昭身旁。

韦昭环视着身边的神态恭敬的刻印工匠,沉声开口说道:“你们都是惯刻印章的好手,一方印能刻五六字,可能刻五六十字,可能刻五六百字?”

周围几个工匠顿时有些发愣,少顷,其中两个机灵的似有所悟。

“公子的意思是,在一块印石上刻上百字?”

秦汉以来,玺印宝章刻制逐渐用途广泛,不仅官府多用,寻常富家文人也会刻制私章。

以前制印大多用质地较为坚硬的金、银、铜、玉或水品、犀角、象牙、竹、木等为材料,寻常根本不必刻太多字。

“不是金石质地,是在木板上雕刻出一页书来!”韦昭接着笑道,随后将自己印象中的雕版印刷大致流程对这些工匠描述了一遍。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画清晰可辨。

雕刻工匠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

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整个流程并没有难处,对于常年从事刻章的工匠来说,一点即通。

听完韦昭描述,周围工匠纷纷露出恍然之色,继而眼神中不免都带着些震惊和疑惑。

震惊是因为眼前的世家公子竟然如此熟悉刻章雕印之事,如此雕刻一板书,往复印刷,比起逐字抄写来,省去了多少功夫!

疑惑则更多是,只闻其言,不见其功,此时众人已经隐约跃跃欲试,想要亲自雕刻一板进行尝试。

“诸位既然已经了然,不妨自去试验一番,看看什么材质的木料更好刻板。”韦昭见众人已经领会了他的意思,就吩咐道。

六名工匠迫不及待地躬身施礼,各自跑到院子中去尝试。

此时一旁的韦安也是一脸的兴奋震惊:“二郎,此番雕版若真能印出书来,获利不菲啊!”

几个佣书人都是韦安亲自的价格行情,这院中没人比他更懂。

寻常佣书人抄写万字就能拿四五百文,官府衙门聘用的佣书人一般在六百文左右。

而写字工整漂亮的,皮囊气质较高,甚至能成为某府某家的座上宾、专用抄书人。

比如韦安请来的两个颜公体出众的书生,为人抄书都能拿到万字一贯钱。

而柳一渐为人抄写一万字,都得两三贯,就这还是许多人请不到的。

若是刻出的雕版能规模印刷,其中利润比起贩盐来,都不遑多让啊!毕竟盐铁颇受朝廷限制盘剥,这卖书在长安城中却是不用交税的。

看到韦安喜不自禁的模样,韦昭笑道:“安叔,这雕版印刷一定能成,所以,这几天看好院中这些人,在作坊开工之前,任何人不得出入!”

“韦安明白!”

雕版印刷在如今的大周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已经不存在什么技术问题,即便今天没诞生,过两年也会产生。

印章工艺的普遍多样化、造纸工艺的完善多样化、科举制度的早产、佛教在中原的迅速扩张……不论是科举的儒家经典,还是佛教经文的传播,都需要印刷术的出现。

可想而知,韦昭这一次站在风口,雕版印刷一旦出现,能带来多大收益。

叮嘱了安叔一些要点之后,看着院中众人,韦昭信心满满。

~~~~~~~

大周开国以来,能得到国公爵位的人少之又少,武将能得到柱国大将军称号的人同样不多,而在风云变幻的朝局之中,能长期长久家门不堕的更是极少。

如今大周朝堂之上,仍旧保有国公爵位的家族只有四家。

梁国公乔奕然、燕国公陆文荣、赵国公颜易卿、卫国公吕进!

而这四人之中,有‘柱国大将军’称号在身的只有乔奕然、吕进二人而已。

正所谓“河东世泽,渭水家声”,天下吕氏半河东,卫国公府也不例外,大周卫国公的‘吕’正是出身于河东吕氏!

此时,崇义坊卫国公府内。

“三叔,事情的经过就算是这样,我以为这次我们吕家可以多出一些。”这边吕琦已经对三叔吕杨挺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吕琦大伯吕进承袭爵位卫国公,在韦元康战死西凉后,就出镇灵州;吕琦生父吕晟早年战死河东,所以眼下府中全凭吕琦三叔吕杨挺主事。

坐在厅中上首位置的吕杨挺年近四十,身量魁梧,面皮白净,下颌微须,身着灰色缎面袍服端坐,眉头轻皱,沉思许久。

多年以来,吕府恪守为臣之道,既不在朝堂之上显露锋芒,也不在边镇军中妄作非为,从不轻易沾惹是非,可是说是诸多勋贵高门之中最低调的。

如吕琦所言,吕府出钱那就和宁王有了不少牵连,说不定会引起陛下、陆家和左家这些人的猜疑。

若是吕府不出钱……有吕琦参与的石盐之事为例,这生意太让人眼馋了。

良久之后,吕杨挺挣扎的表情极为精彩,一旁吕琦偷偷观察,险些惊呼出声,三叔憋的这么难受吗?

“三叔可是觉得其中有宁王殿下参与,有些隐忧?”

吕杨挺微微点头。

“三叔多虑了,前番韦子明和殿下一同用石盐矿制盐的事,如今在高门之中已然传遍,可曾见陆家有


状态提示:第十九章 河东吕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