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听“嗖”的一声,“有刺客!”从营地之外不知何处,一支弩箭向我飞了过来。【92ks. 】我下意识一低头,避开了那一箭。“嗖”、“砰”,穿过帐篷,箭头深深扎在木桩上。
众护卫忽遭此变,虽然没有相关训练,但职责所在,立时冲上前来,挡住黄尚龙。一面高呼“敌袭”,一面向发箭之处备队约百骑,骑上马包抄过去。那个刺客显然准备,一击不中,立即撤退。只见营地外一堆乱石中,跳起一人,在石堆中奔掠如飞,这里靠近河滩,乱石成堆,骑马反而跟不上。
到了近处才发现,原来那人带有羊毛毯,厚毯经过特殊染se处理,外层灰白se,内层土黄se。将厚毯用事先准备好的几根木棍支撑起来,外面和石堆的颜se一致,外层朝上铺在地上,下面挖一小坑,就算细看也很难分。在外边看来,支起后的厚毯就像一堆岩石。这人很了不起,选择的地点、时间的把握都很专业,而且没有留下特别的线索,那支看起来象匈奴人的箭说明不了问题,这里原本就是匈奴的马场,贼寇中用箭的人不少。而且黄尚龙在这里扎营巡逻都是临时起意,只能说明他一直埋伏在这里!
这里现在经过大力扫荡,已然没有什么山贼流寇。短短两年,现在的柱**已经是并州北部的最强大军事力量了。这里的流民、山寇都被纳入治理,大都迁到北庭附近。这里又没有足够的牧草,冬天的牛羊很少被赶来,略北和北庭互输物资,主要走东边的汾水到宁化或从滹沱河到襄州,于是形成了真空地带。除了来往的信使为了赶路经过,平时安静的有些过分了。
在新年来临前赶到略北营了,休整一天后,黄尚龙开始带领天策众人和建设署众人规划雁门关的建设蓝图,这里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故名雁门。雁门关两侧峰峦错耸、峭壑yin森,惟有的一条两马并驱的大路也盘旋幽曲,异常险要。原来的雁门关城筑于雁门山绝顶,周长二里,墙高二丈,石座砖身,山路就穿城而过。而筑城最佳位置,莫过于关城旧址。现在的一营厢兵就驻扎在东峰之上,居高临下、仅靠掷石就可以控制整个山路了。仅有一条路能通上去,易守难攻,可谓“天堑”!
但狭小的地形却限制了兵力投放,要彻底、长期的控制雁门关,必须建城。而大军常驻关口,但其军用物资和生活物资必须从远处运送来,运费不赀,劳民伤财。只有调集民众充边,同时屯田,使驻军自行解决后勤问题,才能长远的发展下去。
黄尚龙还希望更积极一点,彻底解决游牧民族入寇中原的问题,对草原部落采取更加主动的攻势,把城堡建到大草原上去,不光守住口子、让战火远离国土,还要在可能情况下扼制整个草原,就需要把这变成一个城市中心,进入良xing循环。
有了这样的思想指导,新的雁门城就不再是原来卡在山路上的一块小石头了!而是一座整体成“i”字型的石料城堡群。背靠雁门山脉,面向草原;此外,关内的山路要修成一条平坦的大路,平时方便商旅通行,战时可以快捷地调兵运粮。城市会向北面一道道扩展,从“口”变成“i”,再变成“目”字,从北到南一道道的城墙会升起来,每个“口”字城都是一个瓮城!一层层的城墙消磨敌人斗志。这样可以慢慢把这个城市建设起来,直到大的敌人吞不下为止!
这样工程就大的可怕了,不过暂时只需要集中人力,修好北边的外墙就可以,也不必修那么复杂、结实,只要能控制住山路就可以。先把这营厢兵驻扎的东峰建成“天险堡”,把四台床弩和两台投石车安置到“天险堡”上。然后在它的下面山路西侧,建起“地利”,后来巨大的雁门山城就以此为内城扩建的。把所有的床弩安在这里的“地利”堡,这样两堡相呼应,牢牢控制了雁门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