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回到清朝做盐商>第五九一章 田园调查
在满清时期,主要的矛盾归根结底还是人和土地的矛盾。

这是几千年来一直循环不断的怪圈。

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说白了还是因为人多地少。

一般在封建王朝初期,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和谐的。

那时候,因为土地充足,大部分农民都是自耕农,地主也会对自家的佃农态度亲和,那时候土地多、人口少,人口就成了香饽饽。

现在复兴军解决了土地问题,只不过是通过扩张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战争减少人口的方式。

现在的农村地区,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早就大为缓解。

苛刻的地主根本就找不到佃农。生活困苦的佃农可以选择进城务工或者是报名移民。

但是新的矛盾又产生了,农村耕种土地需要大量的人口。

而城市发展工厂也需要大量的人口。

双方之间就争夺劳动力产生了大量的矛盾。

就此董书恒是有解决办法的。那就是改变农业的生产模式。

逐步实现农业的工业化生产。减少土地耕种所需要的人力。

为什么董书恒那么着急搞出拖拉机,而不是汽车,除了柴油机的制造难度比汽油机简单一些以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柴油机在农业领域的用处更大一些。

几千年以来华夏的百姓都是依靠牲畜来辅助进行农耕活动。

但是牲畜的作用毕竟仅仅局限在一部分农耕活动之中,另外牲畜提高的效率毕竟有限。

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依赖人力。

一开始的侍候,董书恒还在控制粮食的价格,不让其下跌,以防止出现所谓的谷贱伤农的情况。

但是从去年开始,董书恒已经开始授意商业部、农业部降低粮食的收购价格,从而调低粮食的市场价。

这就是在逼着农村的地主进行转型。

之所以说是地主,是因为他们的土地较多,产出的粮食主要是放到市场上去流通的。

粮食价格下降,而其他的工业品的价格却没有降低。

佃农地租又被严格的限制,雇工的费用也在增加,因为雇佣费用低的话,人家就跑到城里做工或者是去参加移民了。

现在的户籍政策早就已经废除了工匠、商人、农民等区分。

人们可以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自由地流通,选择自己认为更好的生活。

工资收入就是地主和工厂主争夺工人的主要手段。

现在粮食的价格下降,工人的工资上升。

逼着地主去减少用工,提高生产的效率。

在这个时候,推出农用机械的推广计划,就是事半功倍了。

一辆拖拉机顶得上十几个劳动力了。

到时候,再推出一个农用机械的补贴计划。

相信那些地主会算清楚这笔账的。

另外一个矛盾就是工厂主和工人之间的矛盾。

随着进城做工人员越来越多。工人成为了城市中人口占比最大的群体。

这些人在城市中扎根之后形成了新的市民阶层。

现在复兴军的治下,还有大量的国属工厂作为示范,私人工厂有一个参照,不能对工人进行过分的压榨。

再加上这两年大家刚刚吃上饭,都还比较容易满足。所以工厂主和工人之间的矛盾还没有显现出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就会逐渐认识到存在于工厂主与工人之间的这种不公平分配方式。

比如在这次视察过程中,董书恒就发现了很多工厂的防护劳保措施没有做到位,或者是根本就没有。

这让工人在劳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受工伤。

而工厂对工人工伤的补偿却非常的低。

这就让很多工人因为工伤,让整个家庭都陷入到困境当中。

董书恒有心出台一部劳动保护法案,但是在调研的时候,商人们却集体反对。

实在是很多行业在与国外同行的竞争当中非常吃力,如果再加上那么多保护措施,成本还要上升,那么就势必没法跟人家竞争。

董书恒也是左右为难,维护了工人的利益工厂就要倒闭,工人就要失业。

对于工人来说,肯定是保住自己的饭碗才是最重要的。

说白了还是现在世界各国的工厂都在压榨工人缩减成本。

大家都没有更好的提高生产率方式。

董书恒现在能够想到的办法也就是推广电力的使用以及柴油机械的使用,以替代蒸汽机,提高生产效率。

电力的推广需要大量的政府投资。

好在,董书恒的手中现在还有一些钱。另外还可以吸收一些民间的资本。

但是城市市民阶层的出现,加上教育的推广,民众的觉醒势必会越来越快,他们的诉求也会越来越多。

新的问题和矛盾也会继续产生。

老百姓也不会一直安于现在吃饱肚子的水平,他们的需求也会逐渐地增加。

人们总是会忘却当初困难的时候。而觉得现在的安逸生活理所当然。

就像你不能对一个处在信息时代的人说饥寒交迫的旧社会如何如何,然后劝说他们要知足,这样他们很难产生同理心。

江宁府的府衙设在外城玄武湖的边上,是一栋新建三层的砖石结构房屋,白墙黑瓦,非常朴素。

董书恒此时正在跟在江宁府的一帮官员讨论江宁府的经济建设。

李村训这两年将江宁建设的不错,无论是商业还是文化,现在的江宁府似乎又要重现江南经济文化中心的雄风。

状态提示:第五九一章 田园调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