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言之所以让儿子王彬带着王家家丁来守县城,不是他们觉悟有多高,而是单纯的出自利益考量。
荡寇军一旦占领新化县,王氏要么投降,乖乖顺从,配合沈墨的一切政策,要么就坚决抵制,死磕到底,根本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第一条路就算王氏能够活命,可是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届时,王氏无论是财富还是地位都会一落千丈,只能依附于沈墨苟延残喘。这样的代价无论是对于王善言还是整个王氏都是难以接受的。
妥协的前提是双方的利益冲突不算大的前提下,如果利益冲突太强烈,自然无法轻易妥协,只能你死我活。
新化县如果纳入自己治下,沈墨自然不会再允许存在王氏这样一个巨无霸的豪绅家族。
王氏也无法承受损失昔日荣光的代价,所以双方注定了要成为生死之敌,除非一方彻底倒下才能结束。
王彬之所以帮着守城,也是想利用新化县城来跟荡寇军打消耗战,只要把荡寇军能拖在新化城下,届时,王家编练的家丁和乡勇们就能来对荡寇军进行围歼。
王彬相信,只要荡寇军在新化城下败上一场,肯定会士气大跌,短时间内无法再对新化城造成威胁了。
对王彬来说,荡寇军和沈墨的名字最近听的都耳朵快要起了茧子,都说沈墨如何英明神武,如何手段高明,他手下的荡寇军如何精锐善战,如何训练有素。
但是这些消息在王彬听来,却很不以为然。
一群泥腿子出身的反贼,侥幸占了几座城池,打了几个胜仗,就天下无敌了?
真是笑话!
王彬在常德府当绿营守备的时候也是跟反贼交过手的,很了解这些反贼是个什么德行。
打顺风仗的时候士气如虹,但是一旦遇到硬茬子,很快就会陷入崩溃。
前明崇祯年间李自成声势那么浩荡,已经建国称帝,甚至攻进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可是却在山海关一片石大战后一败涂地,然后就开始了节节败退,不到一年时间百万大军分崩离析,李自成自己也死在了湖北九宫山。
李自成那么强大的反贼都失败了,更何况一个只占了几座城池的小反贼更不用说。
所以王彬相信,只要能守住县城,扛过贼军第一波的攻击,贼军士气就会逐渐消减,等到自己的合围计划实现的时候,就是这支反贼军队覆灭的时候了。
那家丁头子被主子骂了一句后还是有点茫然,眨眨眼小声问道:“所以,少爷的意思是?”
王彬道:“这伙贼军的表现比我想象要好上一些。无论是进攻还是撤退,都表现非常从容淡定。当我们从城头对他们进行反击的时候,身旁同伴的死亡对于周围的其他贼兵几乎没有任何影响,继续保持着攻击的强度。撤退的时候更是如此,贼军本阵鸣金收兵之声响起,这些贼兵立刻跟着军官的哨音指挥,交替后撤,完全不给我们任何可趁之机。”
“而且,贼军的这次攻击明显是一次试探,想试探出我们的防守力度。看来,这次领兵的贼军将领并不是一个莽夫啊。”
“所以,这一仗要想赢可能要比之前预估的要难上很多。”
那家丁头子听完,脸上浮现出一丝担忧来,忽然道:“大少爷,这伙贼军如果打不下县城,会不会去偷袭王家大宅?”
王彬冷笑一声,骂道:“说你是蠢货还真是没错,你都能想到的事情我会想不到?贼军不去骚扰王家大宅还好,若是去了定让他们碰的头破血流。
王彬之所以这么自信满满,那是因为王家大宅在几年前就被改建成了一座城堡式的庄园,不仅四周望楼箭楼耸立,院墙更是加高加厚,甚至外面还挖掘了一道壕沟,引入河水。
根本就是一座小型的城池。
更重要的是王氏大宅里留着五百最精锐的王氏家丁,还有临时招募的两千乡勇驻守。
那五百家丁几乎是人人着甲,而且全部都是王氏用银子喂饱的,对王氏忠心耿耿。
而王氏这些年利用铁器作坊,虽然明面只是打造各种工具农具,但是私下却铸造了不少兵器铠甲,弓弩等物更是相当不少。
虽然历朝历代都明令禁止民间私藏甲胄弓弩,但是禁令是一回事,实际上又是另外一回事。
从沈墨起事一来攻破的豪绅地主家里搜出来的那些盔甲兵器就很说明问题了。
别说盔甲兵器这些了,前明时期,广东福建一代私自铸造大炮和火铳的豪绅大族也不在少数。
战乱时期,朝廷无力管。
和平时期,朝廷就算想管,也根本管不过来。毕竟天高皇帝远,通讯又非常不发达,皇帝获取信息只能依靠下面的人往上报。
基本上下面的人想让皇帝知道什么,皇帝才能知道什么。
所以导致地方官的权力就非常的大。而地方官员治理地方往往还要依靠这些豪绅大族,所以很多事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算明明知道这些豪绅地主家里私藏兵器甲胄,也不太可能去举报搜查的。
甚至有时候县中闹盗贼,官府的力量不足的时候,还要请这些豪绅大族来出兵剿匪。
反正只要这些大族不起兵造反,对这些明显违反朝廷禁令的事情,地方官府几乎都是视而不见的。
王氏就是典型的这样的豪绅,既掣肘地方官府,又能够对地方官府进行强力支持,所以地方官员就算心中再不满,也是强龙不压地头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