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帝国时代造反实录>第二百二十九章 救世明主

王夫之知道是于成龙向沈墨举荐的自己,而且又感佩于于成龙的清廉,再加上他本就是一个豁达之人,心中也没有什么门户之见,反而对于于成龙能够果断的弃暗投明,对他更加佩服。

于成龙虽然举荐王夫之,但是也有些担心这位名满天下的大儒会不会骄矜自傲,会介意自己出仕满清的经历而对自己不假以颜色。

但是短短几句交谈,这些担心就消散不见。两人很快熟络起来,谈笑晏晏,气氛很是融洽。

一旁司坤见状,心中也是微微松了一口气。

这两位老先生都是主公日后要倚重的人物,要是他们两人之间搞不到一起去,那就有点麻烦了。

谈笑几句后,王夫之又郑重感谢了于成龙的举荐之恩。

于成龙自然也是一番谦逊。

司坤这时候上前问起于成龙为何会在此迎接,于成龙道:“前两日主公就曾说夏季湖南多雨,要有司衙门以及军队注意洪涝灾害。这两天知府衙门组织了许多民壮已经开始在加固湘江河堤。今天这雨势变大之后,主公就坐不住了,带着李知府和孙将军上了河堤去巡视了。本来主公是要亲自来迎接姜斋先生的,但是主公说姜斋先生一定会理解和支持的。所以老朽就主动请缨来迎接姜斋先生了。”

王夫之知道原委后,感慨道:“在主公心上,黎庶百姓果然是最重的。我一个老头子能遇到主公这样的明主是我的福气,高兴还来不及呢。于山公,不如我们也一起去河堤看看。”

主公都去河堤冒雨巡视了,王夫之肯定也不愿意坐在屋中啥都不做。

他这么大年纪还还原意再次出山,当然不是为了什么功名利禄,而是真切地想为天下百姓,想为华夏民族做点事情的。

于成龙闻言,犹豫了一下也点头同意。

看着眼前两位老先生突然心血来潮要去河堤,司坤也有点左右为难。

这还下着雨呢,这两位年纪都不小了,万一淋雨后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可担待不起。

司坤劝了半天,但是这两位却执意要去,尤其是王夫之态度最为坚决。

他之所以这么坚决想去,一来是真的想做点事情,二来也是顺便验证一下于成龙说的是不是真的,看看沈墨是不是真的在河堤上。

司坤劝不动,也只好随他们。

派人将王夫之的家人行礼送回早给王夫之准备好的府邸,留下三辆马车,司坤又陪着两个老先生,还有王夫之的学生唐端笏以及王夫之的成年的两个儿子:长子王琥和次子王攽也一起跟随而去。

王夫之今年六十一岁,娶过三个妻子。

第一任妻子陶氏,十六岁的时候嫁给王夫之,二十六岁就病逝了。

后来三十一岁的时候又娶了一个十六岁的郑氏为妻,后来郑氏也病逝了,殁年二十九岁。

再后来,五十岁的时候王夫之又娶了如今的妻子张氏,那时候张氏也才刚满十六岁。

王夫之三个妻子给他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长子王琥就是王夫之的原配陶氏给他生的,如今已经四十二岁了。

次子王攽则是第二任妻子陶氏所生,如今也已经三十岁了。

两女也早都成年出嫁了。

第三任妻子张氏所生的两个儿子都没有成年,一个十岁,一个八岁。

沈墨去的河堤是衡阳城东门外的湘江段。

这里的湘江江岸距离衡阳城最近,若是决堤,对城池的威胁是最大的。

三辆马车改道向着东门而去。

出了东门的时候,雨又开始下大了。

这个时候除了一些较大较繁华的城池的主要街道是用青石板铺就的,其他的一些小城池城中的路也很多都是泥土路面,充其量就是夯实了一下。

衡阳城作为当过一国京城的地方,大街小巷倒是都用青石板铺了路,但是出了城之后就都是泥土路了。

雨越来越大,路面已经变得泥泞不堪,马车没法继续前行了。

司坤见状,又劝两位老先生回城。

结果王夫之依然坚持要去河堤上看看,马车走不了,可以步行。

于成龙也是这个意思。

司坤没办法,只好亲自带着人去东门附近的守军处出示了自己的腰牌,借了十几件蓑衣。

这种雨势,雨伞根本起不了作用。

众人换上蓑衣,搀扶着两位老先生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江边行去。

好不容易行到了江边附近,众人隔着厚厚的雨幕看到了江堤上许多人影在来回忙碌,还有人声穿透雨幕隐约传过来。

执勤的士兵挡住了众人,司坤拿出了自己的腰牌,说明了来意,然后问沈墨所在何处。

那士兵指着一个方向道:“那边有一段江堤年久失修,看着有点危险。总镇带着亲卫队在那边亲自加固江堤。”

司坤谢过,又扶着两位老爷子上了江堤,向着沈墨的方向寻去。

此时的沈墨也披着一件蓑衣,带着一群亲卫来回搬运着提前准备好的沙袋原木等防洪用品在加固那处由于年久失修而已经隐约有溃堤危险的堤坝。

在这种雨势下面,蓑衣能起的作用也很有限。

沈墨身上不仅早都湿透了,而且白色的武士长袍也都被泥水给污染的看不出本来颜色了。

不过此时他根本顾不上这些,注意力全部都在加固江堤上。

他前世是北方人,也没有住在大江大河边上,村子里甚至连一条小河沟都没有。

所以也没有经历过什么洪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九章 救世明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