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科幻未来>球场狂徒>第四十八章 矛盾之争

克罗地亚的表现,让人惊讶,紧接着c组另外一场强强对话,也随即展开,西班牙队的实力明显要更胜一筹,但是经历了换血之后的意大利的实力,显然也不能以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的表现来衡量了。

最终,经过一场鏖战,意大利1:1战平了西班牙,当比赛结束之后,几乎所有的欧洲主流媒体都在赞美意大利主帅普兰德利,毕竟以今日意大利的全队身价,战术成熟度和球员名望,远不如西班牙,能在对阵西班牙时全身而退,已是了不起的成就。

尽管也有西班牙媒体试图用“丑陋”、“密集防守”这样的字句来抹杀意大利的战绩,可是事实就是,意大利打西班牙根本靠的不是龟缩防守,防守,不是只有堆大巴这一种办法。

很显然,意大利能够以哀兵姿态战平强横的西班牙,关键在于战术的巨大成功。

西班牙的一些媒体表示:“西班牙无法刺穿意大利的密集防守,暴露了球队不擅长对付在门前堆大巴的球队。”

然而意大利真的是门前堆大巴吗?

或许不是。

有一些媒体,总认为西班牙拿不下的对手,就是“消极丑陋龟缩防守”,可这场的意大利打的绝对不是密集龟缩防守。

压缩、龟缩,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前者积极,后者消极。

只是两者究竟有多大差别?

本场比赛,论起传球、控球,西班牙比意大利确实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

然而攻门呢?

两队得到的机会,其实相差不多,固然西班牙由托雷斯错失了几个得分机会,可意大利同样也有莫塔的头球、巴神的单刀没进,单论绝对得分机会,意大利一点也不少。

控球差很多,但意大利留给对手的机会不多,自己拿到的机会也不少,这一方面是因为意大利攻势组织的比较高效,另一方面,就是意大利防守组织的非常好。

四年前欧洲杯14决赛,意大利0:0战平西班牙,直到120分钟,最后点球遗憾落败,采用的就是一种“收缩式”防守。

当然,那一场意大利队也通过快攻拿到不少得分机会,不过在防守方面,意大利队还是采取收缩禁区的传统办法。

禁区内少则四、五名后卫,多则六、七名后卫,哪怕对手仅有一个攻击手,意大利也是全线撤入禁区。

然而,在这过去的四年里,哈维、伊涅斯塔等人领衔的球队配合更加默契、渗透配合更加精细,面对西班牙,单纯采用门前堆大巴的办法,早已行不通了。

当“龟缩式”防守已经不再管用,改变思路、改变防守哲学,就成为了全世界的命题,究竟怎么踢,能防得住这批西式传控的大师呢?

比利时人给了全世界启发,让对比利时足球非常熟悉,并且和比利时头号球星迪甘合作了四年时间的普兰德利找到了灵感。

赛后普兰德利也公开表示:“和西班牙队这场比赛的战术,是从比利时队和佛罗伦萨队身上找到的灵感,当初我在佛罗伦萨执教的时候,就经常遇到和西班牙队风格相同的巴塞罗那,那个时候,我们就是这么干的,不过今天这场比赛,我们打得要更加极尽一些!”

正是因为又在佛罗伦萨带队时,和巴塞罗那火并的经历,所以四年后的2012欧洲杯,意大利比四年前更弱,四年前皮尔洛布冯正当年,四年后他们都老了,四年前意大利还有卡纳瓦罗、加图索等一大票世界级巨星,四年后的意大利怎么看怎么平民化。

而且对手比四年前更强,四年前的那支西班牙,还是一支没有大赛经验的球队,四年后的这支西班牙,虽然还没有荣誉衬托他们的强大,但是毫无疑问,在实力上,他们已经称得上是王者之师了。

这一次,意大利又该如何过关?

普兰德利给出的答案,是两个字:向前!

对手来了?后卫前压!对手控球?全队前抢!

一句话,后卫轻易不退入禁区,中场轻易不大范围后撤,而是大胆的压上与西班牙恶斗,不退、不撤、寸土不让!

那么为什么意大利要采用这种踢法呢?

难道不是把球员全部退入禁区内,封锁禁区内的空挡,会让门前更加保险一些吗?

事实上,意大利后卫前压,中场后撤之后,就能“压缩”空间,而这个压缩,压缩的就是西班牙的那些攻击型中场的空间。

2008年欧洲杯决赛,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半决赛,比利时人事实上都是这么干的,只不过,当时比利时的战术被无数人批评为丑陋,落后,于是没什么人效仿罢了。

西班牙这支球队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球队拥有席尔瓦、法布雷加斯、哈维、伊涅斯塔等一大批优秀的世界级球星。

如果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他们必能决定比赛,所以意大利学着比利时人的办法,并且加以改良,把防线前提,把中场后撤,从而把三十米区域彻底压缩,在局部区域内,意大利有六个,甚至更多个球员进行夹击,所以西班牙这群大师们步履维艰。

就以伊涅斯塔为例,小白在以往在比赛当中风光八面,游弋自如,但是这场比赛面对意大利,他真的是度日如年,走到哪里,都是两三个人一前一后,对其进行凶狠的夹击,想带个球,立刻有四五条粗腿把他淹没,因此伊涅斯塔本战过的非常郁闷,大部分时间都是被一碰就倒,然后坐在地上生闷气。

当然,这种“压缩”空


状态提示:第四十八章 矛盾之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