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中华之帝国崛起>第一百零四章 人口激增

1850年的夏季,中国的小麦取得了大丰收,但是并没有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形。政府已经早几年开始了重要战略相关物资的宏观价格调控,虽然今年的粮价比起往年来说要低得多,但是并未有低得令人发指。

因为粮食作物品种的改良以及合理地管理方式,所以这些年粮食产量的增长几乎是井喷式地增长的。往常作为贫苦农民的主要食物的番薯和马铃薯,已经开始沦为副食品粮食了。

北方小麦已经稳定在了居民第一位的粮食,而南方大米也把其他丰产作物远远地落在身后,尤其是从暹罗进口的香米更成了中产阶级的生活享受。

从1831年,中国就开始了近代化的工业革命,虽然仅仅经过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工业化总量已经全面超过了日不落帝国。这其中当然大部分需要归功于林宏的神秘系统提供的优质、廉价而全面的工业装备。

但是,中国仍旧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农业国,五亿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相关人员就达到了近四亿人,占了百分之八十的比例。虽然中国的强大实力,仰仗了这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口提供的先进武器和现代物资,但是庞大的中国需要稳定,第一要务就是稳定农业。

农业如何稳定呢?丰产就行!

人口再多不是问题,只要地里长出来的东西够吃就可以。

林宏头皮发麻地瞧着锦衣卫代替了国家统计局收来的最新统计数据,叹道:“这难道是维多利亚里面中国版的婴儿潮么?”

正史中,美国在二战后由于多方面原因,使得国民感到安全和通泰,所以生育率大大提高造成了四五十年代大规模的新生儿降生,这个现象被称为婴儿潮。

林宏感觉,现在的中国简直就二战之后的美国的翻版,出现了难以抑制的大规模人口出生。想想后世的计划生育现在的生育简直恐怖,是的恐怖。

虽然青霉素等扭转西医乾坤的特效药仍旧没有出现,医疗条件改善效果不明显。但是普及的中西医结合式的公立医院使得在中华帝国建立后,新生儿死亡率因为医疗水平提高而下降迅速,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竟然达到了千分之四十这个可怕数字,也就是说,每千人每年新生儿为40人。这个数字绝对是空前绝后级别的。要知道,正史,中国最大规模的新生儿潮的自然增长率也只有千分之三十。这个数字比美国婴儿潮时期增长率还高,但是因为三年自然灾害这个数字很快下降了。吐槽一句,中国现在的自然增长率大约在千分之四,美国他丫的在百分之十四。中国三十年自戕三亿人,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林宏乐观地估计一下就这么搞下去,中国二十年内可以再制造十几亿人,到时候现在这个广大的疆土一定可以利用起来了。

没错,不仅没傻乎乎地搞什么人口控制,中国的生育政策是鼓励的。虽然没有什么21世纪某些国家生了四个孩子的母亲就是国家英雄之类的奖励,但是至少政府没有建立什么计生委然后跟超生家庭伸手要钱。

不过,即使政策鼓励,家庭得子之后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供养也不会使得现在产生这么多新生儿。良好的国家扶助政策,以及粮食井喷式地出产是另一个人口剧增的原因。

“等等,这是什么性别比?0.53?”林宏眼睛瞪得跟金鱼一样大,在前世他根本没有见过中国曾经有过这样的性别比例。当时林宏的父母可谓中国诞生的0到5岁的100万男光棍黯然神伤过。

皇后坐在林宏跟前道:“这有什么大不了,不就是今年生的女孩子比男孩子多么?”

林宏讶道:“这可是中国唉,儒家社会,而且仍旧是男权至的国家,出现这么大规模的女多男少这是巧合吗?”

柳筱钰嬉笑道:“你懂什么,这个念头是女孩子好养活。学和女子仪容德行都是学校在管着,家里最多出一碗米饭钱几乎不需要花什么教养心思。国家和教育系统管着呢!而且养到18岁,就能出嫁,现在社会嫁个女儿嫁妆不必出多少反而男方聘礼可是得下足,这么算一算养个女儿不费心思还赚钱,何乐而不为呢?反正男孩子生两三个就够了,女孩子敞开生就是了。”

林宏想了想也是认同,点了点头道:“这事估计得慢慢调整过来了,这个数据是难以让人接受的。总归要想点办法。”

这些日子,林宏又憋着坏,撺掇内阁出台了一个《破产保护移民办法》。家庭在破产,难以维持生计之后,可以向政府汇报,政府审查会计情况后,会对于破产家庭进行扶助。资不抵债后,不追究无限欠款责任,而可以破产保护,但是保护之后,就不能继续在中国本土呆了。国家将强制命令被保护家庭按照国家行政命令移民到南洋或者是美洲大陆,目前不推荐去非洲,虽然大规模的灭蚊行动基本可以保证移民的生存但东非的环境还是太恶劣。

这个办法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约束了最近国内那些有钱人放高利贷,搞什么金融信贷,并盲目投资的家伙们。因为对方在无法偿还之后,并不会追究长期性的、无限的责任,所以一旦对方没有还款能力,而且被政府认证了,那么他就获得了破产保护,虽然会被政府遣送到殖民地,但是高利贷者们放出的贷款,盲目投资者投下的大笔资金也都无法追回了,最起码官方合法途径是追不回来了。那么,投资者、信贷人必须严格审查对方的还款能力和项目盈利能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四章 人口激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