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书急匆匆下了城墙,要部署讨伐陈友谅。元兵刚退,陈友谅正是志得意满,时机稍纵即逝。
段如锦匆匆跟来,宋青书忽地停下脚步,对他道,“师弟,我有一事请你帮忙。”
段如锦忙道,“师兄请说。”
宋青书道,“桐乡城中有许多孤儿,劳烦你带人安置。瑶华不日便会来到城中,师弟你暂且听她的吩咐。”
宋青书看了段如锦一眼,道,“瑶华虽是女子,但才干过人。师弟,你决不可轻视于她。替我转告瑶华,挑选十个孤儿,无论男女,只看资质,将他们带回信阳。”
段如锦点头应下,又问道,“为什么要带孤儿回信阳?”
宋青书道,“为了办义学。”
段如锦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他自然不知宋青书此举大有深意,虽然只影绰绰的是个想法,但也想早日准备起来。他想找几个资质过人孩子培养起来,收做弟子,也许未来有一日其中会有一个成为他的继承人。
宋青书急匆匆的往前走,忽地又站住,看了看身上火红的披风。他一把将披风扯下,扔给尹三,说道,“回衙门里,替我拿件素色的衣裳。”
尹三摸不着头脑,大大咧咧的道,“将军,死的是徐寿辉,咱们犯不上给他戴孝吧。”
“浑说什么呢!”宋青书眉毛一竖,“谁耐烦给他戴孝,让你去你就去!”
明教义军解了少林之围时,宋青书攻破采石,韩林儿里应外合,陈友谅死于乱军之中。
明教义军汇于濠州,宋青书已率兵一统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四省,麾下势力横跨长江南北。
此时,叶夕等一众随着宋青书起于微末的将领,同时拥立宋青书为昭王。
宋昭王之名,响彻中原。势力之强,元兵也不敢轻触锋芒。
与此同时,大都城中,身着重孝的新任汝阳王王保保,收到了盖着宋昭王大印的婚书。昭王王妃之下,写着王氏。
王保保苦笑,心道无论什么时候,青书总是不肯吃亏。
他思来想去,提笔写了一封书信,让飞景带了回去。
半月之后,那信送到了宋青书手上。
“我将归漠北,卿永驻中原。你我之间,确如天地两极。昔年保定一言,至今一语成谶。见卿大业将成,小王既喜且憾。有缘相知,无份再见。幸哉?憾哉?”
宋青书将信纸摩挲许久,方才低声道,“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以前从觉得诗词学来无意,而今却觉得分外相合。
门扉忽地吱呀一响,一个眉目如画的女孩子探进头来,她看见宋青书便是一。”
宋青书慌忙将书信收起,“不悔妹妹。”
杨不悔笑着走过来,,我可以去女学做先生么?”
宋青书听得好笑,“你想教什么?”
杨不悔眨眨眼睛,“教武功啊。”
宋青书点头,“行,你去找瑶华,她帮你安排。”
杨不悔笑的眉眼弯弯,却还站在宋青书旁边,扭捏了好一会儿,才,你喜欢瑶华姐姐么?现在好多人都再猜你是不是要娶瑶华姐姐做王妃。”
宋青书摇头失笑,“瑶华可一点都不喜欢我。”
宋青书笑容一收,面色便严肃起来,他相貌生的极好,可如今大多数人见到他第一眼都会为他气势所慑,反而忽略了他的容貌。
宋青书正色道,“不悔妹妹,我已经成亲了。”
杨不悔失声道,“怎么可能,怎么谁都不,你和谁成亲了?”
宋青书叹了口气,“不悔妹妹,我从不会骗你,也不能说他是谁。”
“有一个人,即使不能相见,却时时想念。今生今世,我与他的牵扯就只有一纸婚书。”
杨不悔缓缓,你现在这样本事,也不能与他在一起么?难道也像无忌哥哥那样,你喜欢的是赵姑娘那样的人?”
宋青书摇头,“我喜欢的人,永远不会舍下自己的族人和责任。他看江山,比自己还重。他待族人,比自己还好。”
宋青书神色柔和,不知想到了什么,而杨不悔已不知不觉留下泪来。
至正二十八年,王保保驻兵太原,保护元顺帝和皇太子北归。同年,大都失守,昭王麾下铁骑夺下大都,昭王亲入元汝阳王府。
此时此刻,汝阳王府富贵堂皇依旧,人面早已全非。昭王下令将汝阳王府维持原貌,就此作了昭王府。
明教义军占领长江西北,明教教主张无忌已被朱元璋设计逼走,新任教主杨逍更无力掌控义军,致使军权旁落于朱元璋之手,明教高层被迫返回光明顶。
朱元璋厉兵秣马,等待着最后与宋青书的决战。这一年,已经成为武当掌门的宋远桥下了武当山,亲自来见宋青书。
宋远桥在昭王府内住了三天,终于开口说出了他的来意。
宋青书该成亲了,出身于永嘉叶家的叶瑶华就是最好的人选。
这不只是武当派众位长辈们的意思,也是天下文人士子所想。这一年,正是宋青书而立之年。
谁也不知道宋青书与宋远桥说了什么,只看见宋远桥走时面含痛色。
不久之后,宋青书便从义学中选了五人收做义子,并贴出告示,将叶瑶华一直以来的功劳昭告百姓。
叶瑶华因功而封,封的竟不是郡主、夫人等诰命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