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仙侠修真>当炮灰boss们狭路相逢>第90章 宋青书的故事(二十一)

夜色沉沉,宋青书从营帐里走出来,亲卫队长尹三正看见,忙问道,“将军,有什么吩咐?”

宋青书摇摇头,“睡不着,出来走走。你们忙去吧,不用管我。”

尹三哎了一声,又带着人接着巡逻。

初秋微风飒爽,轻柔的风吹过耳畔,宋青书惬意的深吸了一口气。此时,距离他打下华源县已经过了两年。

乱世之中,义军四起。

当初宋青书打的那么点地盘原本也不算什么,他本也没想好下一步该怎么走,却不想北边的徐寿辉倒是消息灵通,竟然直接派了人来说要接管华源县。

若只是接管倒也没什么,偏偏还蹬鼻子赏脸的要宋青书去给他徐寿辉当马前卒。

这下子宋青书是真怒了,徐寿辉是什么人?虽打的是明教的旗号,是明教义军的首领,但在明教中连五行旗使的地位都比不上!

宋青书是武当三代第一人,哪怕就是以后当不了掌门了,也不能这么给师门丢脸吧?

要是应了,以后张三丰、宋远桥都要不要做人了?到时候武当比着明教就逊了好大一筹。

人在江湖,大多数时候争的还是那一口气,真要连脸面都没了,还剩下什么?

宋青书也算不上什么宽厚性子,盛怒之下,就打跑了徐寿辉派来的人,带着手底下能用的兵,当真踏上了造\反的道路。

虽然造\反的缘由有些小题大做,但这条路走上去就再也下不来。

两年过去,赢过、输过,倒也有了立身的基业,就是徐寿辉也不敢再随意招惹了。

宋青书信步走在大营里,默默的盘算着眼前的形势。他如今占了半个江西和大半个湖北,地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近来也没有元兵上赶着来找他。

反倒是江西北面的徐寿辉一直都在与元兵鏖战,徐寿辉的地盘广人手足,蒙古皇帝派了孛罗帖木儿领兵清剿,正打的如火如荼。

宋青书以往还见过这个孛罗帖木儿,就是大都城外送了王保保雏鹰的那一位。当初也没想到这人领兵这样厉害,而今想来也说不上什么感觉。

宋青书正想着,天上一声熟悉的鹰啼。一道飞影快如闪电的落下来,在宋青书身边盘旋两圈。

宋青书见状一笑,伸出左臂去,一只神骏的鹰落在他臂上。

宋青书抚着这鹰的羽毛,笑道,“飞景,又替你主人来送信么。”

飞景咕啾了一声,宋青书解下鹰爪下的竹筒,打开蜡封,从里面倒出一张字条来。

宋青书打开一看,只见上面洋洋洒洒的写着十几个字。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好好读孙子吧!”

宋青书心里一抽,默默的把字条收起来,但嘴角却不由自主的弯起一个愉悦的弧度。

宋青书又轻轻叹口气,“又让他看笑话了。”竟特意写了条子来嘲笑自己。

以往武当派派人与泉州色目人通商,都由张松溪掌管,由于宋青书打了反旗,武当派众人关心他便将泉州生意所得大半分与宋青书。

然而长期下来,武当派的生意越做越大,不免损了泉州海沙帮的利益,就此与海沙帮起了争执。

恰巧武当第三代弟子开始行走江湖,便在泉州与海沙帮连续冲突了几次。海沙帮本就是地头蛇,武当派又多是忠厚人物,事情闹得越发大了。

武当派有意按照江湖规矩调节,但是海沙帮帮主张士诚却不答应,掐着一个共同抗元的义字不放,定要宋青书上门磕头认错。

如此僵持了两个月,闹得江浙湖广一代的义军都不安生,小规模的内斗时有发生。

依照宋远桥的意思,海沙帮张士诚麾下毕竟是宋人官兵之后,宋青书倒不如让一让,以大局为重,不要让义军内部损耗。虽然磕头认错是万万不能,但是退后几步却是可以的。

张松溪管着生意往来,心中也觉得这样僵持下去不妥,也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

宋青书却觉得此风决不可长!他这一退,别人只觉得他怕了张士诚,他带着数万弟兄如何立足?

宋青书不好明着反驳父亲与师叔,但也不觉得自己该退步。于是,这件事便就此僵住了。

想不到而今都已经传到了王保保那里。

宋青书摸着飞景的羽毛,轻轻笑,“你主人在忙什么?他还在山西么?”

问罢了,又觉得自己有些可笑,便摇着头叹了口气,带着飞景回了营帐,写了字条封起来,又喂了飞景食水,才把飞景放走。

宋青书看着飞景逐渐飞出自己的视线,又轻轻的叹了一声。

他自己都有些不记得与王保保这样通信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可渐渐的发现周围竟只有王保保才明白自己的想法,这样的通信便也继续了下去。

他希望有一天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过上安稳日子,可这个安稳日子究竟是汉人给的,还是蒙古人给的,他并不在意。

——就是宋青书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这样的想法,可这样的想法有几个汉人能明白呢?

王保保虽是蒙古人,但却精通汉学,聪颖练达,重用汉人。在他治下,百姓过的较之他处更为安乐。

而这两年来,王保保越发不在意蒙汉之别,只在意能力高下。同时,宋青书也明白了王保保的郁卒之处。

这位小王爷不想看天下纷争,却只能陷在纷争之中。蒙古人的江山岌岌可危,王保保心知肚明,却无法不能不继续与天下大势作对。

而汝阳王府的名声越好,蒙


状态提示:第90章 宋青书的故事(二十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