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霸王门徒>第二百一十九章 东路军议

渤海郡的治所所在南皮距章武不足三百里。当徐晃、太史慈、吕蒙等统率着分别由徐州的下邳、琅琊启程的近十万大军赶到南皮同张辽所部汇合后,不久也就接到了我派快马传来的向幽州进军的军令。作为东路大军主帅的张辽马上传令由管亥出任大军前锋、率领着一万步卒首先开拔向幽州进军,自同徐晃、太史慈统率大军主力随后跟进。鉴于吕蒙做事一贯的沉稳、细致,张辽委任吕蒙统率后军,这其中包括吕蒙原属的车营(投石车、弩车)、徐州军中唯一的一支五千兵卒的横刀军、以及粮秣、辎重军;吕蒙也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一支‘杂牌军’的主将。南皮城由吕威璜等留守、并协调下一步的粮秣、辎重供给。

张辽进军的途中,就接到了我由于西路军进军受阻而转令其全力进攻、由策应变成主攻的军令。因而,张辽也催动大军加快了行军的速度向章武城开进。

此时的章武城内,由纪灵、赵睿、沮鹄所率领的五万援军已经赶到多日了。为了防守即将临近的徐州军的进攻,以纪灵为主将的援军到达章武后就加紧了对城池的修缮、布防,紧锣密鼓的作着战前准备。说起来增援章武的幽州军的一正二副三位主将,完全可以用老中青三代来形容:已经年近五旬的主将纪灵,乃是当年黄巾乱起就跟随在当年的第一诸侯袁术身边的重臣;为袁术成为当年的第一诸侯立下了汗马功劳,亦多次的在危难之时救下了袁术的性命,是‘袁氏’嫡子袁术不折不扣的第一嫡系将领。而赵睿则是在一年前冀州之战后,仅余的未曾战死、或投降的几名袁绍麾下大将之一。至于目前年纪才仅十八岁的沮鹄,乃是袁绍麾下的第一智者(不是第一亲信,原来的第一亲信应该是现在已经身在成都的审配。)沮授的长子;颇有乃父之风的沮鹄在幽州颇受重用、年纪轻轻就出任了大军的副将。

算一下现在幽州方面出战的将领实力也算不弱。不仅有老一代的纪灵、中生代的赵睿,尚有新生代的牵昭、田豫、沮鹄。另外,留守蓟城的将领尚有河北四柱之一的文丑、以及能力不俗的吕旷、吕翔这对孪生兄弟。如果不从多方面加以谋划,让幽州的‘袁氏’完全的龟缩起来固守,北征幽州还将是一场缠人的持久战也说不定呢?

一个将军一个令,一个和尚一本经;这句话恰是幽州军东、西两路将领表现的真实写照。与西路幽州将领首先求战的表现相反,东路以纪灵、赵睿、沮鹄为主将的五万幽州军却完全龟缩在章武城中,对已经首先逼近章武城的徐州军前军管亥所部根本不加光顾,只是四门紧闭、刁斗森严的一心一意的想严防死守。

随后赶到的大军主力落寨扎营后,众将聚集在中军大帐中商议起了当前的军情。秉性刚烈的太史慈抚着颌下蓬髯首先说道:“主公的西路大军攻击受阻,我等已经接到由策应变为主攻的军令。可是,自我军兵临章武以来,城内的幽州军既然没有利用前军管亥长途行军军心疲惫、且兵力稍弱的机会抢先讨战,以收挫敌锐气的效果;那么尔等很可能就要抱着龟缩不出的态度固守章武了?如果这样,我军还真是难以速战速决。彰武城内毕竟驻有五万多的守军,我军想攻下彰武城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多年的统军在外已经成熟、老练许多的坐主帅位置上的张辽点着头说:“子翼将军所言不错!如此一来我军的攻击速度同样也要受到迟滞。明日我军先进抵城下叫战,观察一下城内的动静。如果真像我等估计的那样尔等不会出战,那么我等还真要商议出一个实用的攻城办法;否则就会如子翼将军所言的一样,我东路大军亦会被阻挡住而难以进取。”

已经早就融入了徐州集团的原黄巾第一悍将管亥插言道:“后军不是还有子明(吕蒙)将军所统领的车营吗?我等何不等子明将军赶到后,效仿当年大都督(青、冀大都督贾诩)攻取渤海时的办法?以投石车和弩车相配合步卒攻城。”

张辽摇了摇头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年的渤海城已经处于了军心离散的状态,故而大都督可一战轻取渤海。然此战却有些碍难。其一是城内屯有五万之众的兵卒,实力非同一般;此时已经到了‘袁氏’生死存亡的关头,尔等必然会竭尽全力的死战。其二乃是彰武城地势颇高,我军处于仰攻状态;今日临城观敌时某曾估测了一下,由于是佯攻,投石车和弩车的攻击距离如果想够到城墙,很可能就得要进入到城内弓箭的覆盖范围之内。这样一来,由于操控投石车和弩车的兵卒要受到城内弓矢的打击,其攻击效果同样会大大的受阻,难以发挥到预想的作用。”

性情稍有些急躁的太史慈皱着眉头说道:“既然文远将军已经有所估测,想来必不会错。这还真令人烦心了!城内的主将纪灵虽然能力一般,但毕竟是要早于我等多年出道的沙场老将。其如果下决心的固守不出,我军不拼着损失些兵卒还真难轻易地攻下章武城;即使是拼着损失亦无完全的把握。这可如何是好啊?”

坐在那里一直没有说话的徐晃这时缓缓地说道:“所谓有一利就有一弊。彰武城地势颇高其水层比深,我等不妨试着用土工掘进的方式攻击……。”这时太史慈已经抢先打断了徐晃的话头:“公明(徐晃)将军之言某不敢苟同。适才某已经说了,纪灵此人的沙场经验要高过我等许多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九章 东路军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