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中忽然涌出的这个问题,令赵佶心绪益发生出几丝烦乱。
如果要勉强解释的话,也不是没有说法。这位马夫人看起来弱质纤纤,但是前后交往的对象都是武林中有些名气的对象,若说学到一些收敛声息的法门武功,也不是说不通。
只是赵佶总觉得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这位马夫人也着实不简单。看来真的很有必要让马大元将家业都迁到汴梁城,在眼皮底下将这位马夫人守得死死的,赵佶心里才会感到一些踏实。想到这里,他不禁感觉有些气闷,单单一位妇人就让他吃不消看不透,看来自己想要扭转整个天下的局面,也绝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情。
百花会后,为了消弭乔峰在会上那番话所造成的影响,长老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下放的权力自然不好再出尔反尔全收回来,不过却可以从另一方面做出一些限制,比如收回各分舵堂口的财权和人事权。在全冠清的建议下,丐帮里正式成立一个长老堂,各个分舵每年的收益开支都要汇总到长老堂里进行商讨决议,同时各堂口副堂主以上的职位还有五袋弟子以上的晋升,也都需要长老堂点头同意。
而长老堂的成员,则是丐帮当中除了传功执法两位长老之外的其余九袋长老。如此一来,原本那些在帮中职务有些模糊的长老们各自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同时也能防止权力一放会被底下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将局面搞得一塌糊涂。因此,这条提议很快就得到了全票通过。
在赵佶的提点下,全冠清又搞出了一个帮主一票否决权,意思是在非常时期的非常方法,帮主有权力直接否定长老堂的决议。这一条也没有得到众人反对,毕竟以前丐帮里可都是帮主乾纲独断,现在做出了巨大让步,众人已经极为满意了,也根本没有野心完全架空帮主。
看到丐帮如此重要一项改制在短短数天之内完成,且还上下其乐融融没有爆发太多口舌之争,赵佶也实在不知该评价为儿戏还是要羡慕不已。如果朝堂上新法也能推行这么顺利,那么大宋也不需要陷入长达几十年鸡毛鸭血的纷乱党争,虚耗国力。
不过这想法也只是在脑海里过一遍而已,赵佶也明白,朝堂上的纷争断无可能解决的这般清楚明白。究其根本,在于缺乏信任。朝堂上众位相公各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也都愿意相信自己的主张抱负才是真正安国良策,却绝不会信别人会比自己要做的出色。如此这般,能不争不乱,那才真正出奇了。
丐帮这番改制很快尘埃落定,赵佶也将要踏上归途。这次他回汴梁,除了全冠清随行之外,马大元也一起赶过去。可就在临行前一晚,马夫人那里却又出意外。
“马副帮主,夫人不愿与你同赴汴梁,这却是为何?”赵佶按捺住心里的不悦,神色平静问道。
马大元叹息一声道:“多半是妇道人家故土难离,拙荆自嫁入我马家来,便一直留在信阳老家。这番来洛阳参加百花会,已经是仅有的一次出门远行。妇道人家,总有些肤浅见解,许是听到这次要远离故土去往人地生疏的汴梁,心里生出了彷徨。不过,无论拙荆去或不紧要,可不容耽搁。”
赵佶心道正要你们夫妇两个都赶去汴梁,自己心里才会踏实,若马夫人不去,自己这番来洛阳可说是一半的目的落了空。沉吟片刻后,赵佶又说道:“马副帮主为丐帮不惜小家,这份情操着实令人佩服。我虽是个局外人,也不忍见贤伉俪两地分离,夫人一人在家中无依无靠。不如我陪马副帮主你再去劝劝夫人,瞧瞧夫人到底有什么顾虑,若能一并解决了说通夫人同去,那自然最好不过。”
听到这话,马大元脸上禁不住一喜,说实话,对于抛下夫人独自前往汴梁,他自己心里也踟躇得很。以往为了居近照顾夫人,他连丐帮总舵都不时常坐镇,这次若远赴汴梁留夫人一个人在家中,他心中实在难安。
这般一想,马大元便转身入内请夫人进堂中来谈话。
赵佶也在思忖马夫人为什么不肯前往汴梁,按理说这样一位不安于室的妇人,自然乐意前往汴梁那花花世界,莫非这妇人在信阳老家还有交好的姘头?
这般泛着恶趣念头,当马大元与夫人返回来时,赵佶又恢复正襟危坐的态度,开口问道:“我听马副帮主说夫人不肯同去汴梁,不知是何缘故?”
马夫人垂首一脸凄怨道:“奴家一个妇道人家,身若浮萍,既然嫁得官人,又哪里还需要自己拿主意,一切但凭官人作主。只是奴家生性笨拙,自幼困居信阳一地,也没有什么见识。纵使去了汴梁,也难帮上官人什么,不过添个麻烦罢了。奴家早听说那汴梁花花世界,是男人享乐天堂,却未必就是我们妇人安居之所。奴家只待在信阳老家,为官人守住一份祖业,只盼官人在那汴梁大邑莫忘了家中尚有糟糠之妻。”
马夫人这番话说得凄怨婉转,令人闻之不忍,马大元更是呼吸都为之一浊,几乎便要喊出自己不去汴梁就在家中与夫人长相厮守。
赵佶见状,怕这妇人再讲下去益发动摇马大元的决定,连忙说道:“夫人委实过虑了,汴梁是咱们大宋都城,是天下首善之地,不论男女老幼,皆能在此城中安居乐业,欢度一生。况且,马副帮主为人光明磊落,这番前往汴梁也是全为了丐帮公事,想来绝对不会冷落夫人。夫人你同去汴梁,哪怕甚事不做,却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