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必须要依靠几次大胜来警告大夏境内的一些家伙,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而对蒲甘王朝的战争,恰好可以止渴,震慑了国内外的各种势力,向世界宣告,大夏并非是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而是一只猛虎,只是这一支猛虎现在正在打盹而已。
若是敢有人捋虎须,那等待他的,将会是大夏铁蹄的践踏。
蒲甘王朝的快速覆灭,让四周的国家第一次感到了恐惧,重新把大夏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这个国家并没有因为内斗内耗而孱弱,反倒是逐渐强盛起来了。
大夏现在的人口,乃是整个东亚地区最多的,过亿的人口数量,意味着充足的军力,在这个还是以肉搏冷兵器作战的时代,军队数量便是战斗力的体现之一。
但庞大的军队需要强大的国力来支撑,现在的大夏,还没有彻底恢复元气,也足以看出,大夏如今的皇帝的远见,修养三十年,这可不是胡乱定下来的,而是考虑到大夏的局面才定下来的。
如今,蒲甘王朝在修养三十年的时间内攻克,势必会让许多激进派生出一举击溃其他几国的想法。
昌王南下的这一段时间,整个朝堂昌王一脉便彻底沉默了,不再像以往那样咄咄逼人,也不再像昌王在的时候那么踊跃,彻底安静了下来。
而原本的一些中立派却是生出了冒进的思想,这一段时间朝中可是吵成了一锅粥。
“陛下,下官以为,我大夏应乘胜追击!”
“臣附议……”
“下官认为,应该先打吐蕃,彻底解决西南之忧……”
“臣认为,应当先拿下高句丽……”
明明才大年初四,按理说一共十天假期,应该到大年初七才会正式恢复早朝,但是却有许多官员早早的请命开始了朝会,这一点让皇帝都有些无奈,只能应了这些人的要求。
听着那些人的吵闹,皇帝一言不发,只是安静的等着,直到这些人察觉到气氛不对,这才纷纷停了下来,皇帝这才开口:“诸位爱卿,多为文官,何不听听诸位将军的意见再说呢?每次都这般吵闹,提前开始朝会也没有任何意义不是么?”
“陛下圣明!”
皇帝都开口了,这些人哪能再不识趣呢?
这些人一部分是鹰派,思想激进,但很大一部分却是那种故意添油加醋的那种,这皇帝看得比谁都透彻,刚经历一场战争,若再经历一场,对于大夏而言不是好事。
但这许多人,看到蒲甘王朝取得如此战果之后,便自负的认为,大夏空前强盛,足以再度发动一场战争,这样一来那些有异心的家伙便再也不会敢有任何的想法了,想通过一场大胜来湮灭掉这些人的心思,空前高涨。
皇帝看着那前面坐着的两位老帅,郑重询问:“两位国公,不知对于各位大人的建议,两位老帅有何看法?”
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看向两位老帅。
上将军虽然拒绝了王爵的册封,但却是被皇帝强行封了一个镇国公,韩铁戟也被册封了一个护国公的称号,两位便是这朝堂之上擎天玉柱一般的存在,给大夏撑起了武力值的巅峰。
两位国公对视一眼,韩铁戟便站了起来,看向那些提议要继续发动战争的家伙,说:“依老臣之见,我们朝堂之上的某些官员是飘了,真以为多读了几年书,当了几年京官,就可以指点江上,激扬文字了吗?若是脑子没用的话,老夫劝你们把他捐了,才不会发出如此无脑愚蠢的言论出来。”
韩铁戟的话直白到让人面色僵硬的地步,而这也是韩铁戟的风格,刚正不阿,就好像他手中的那把短戟,永远都是那么笔直且充满锐气。
“护国公严重了,此战我大夏对阵蒲甘王朝,仅仅用不到半年时间便覆灭蒲甘,为我大夏开疆辟土,可见我大夏军力之强盛,战力之卓绝,再开战事,下官认为十分合理!”说话的是一名门阀阵营的文官,官职也不低,正三品的官职,户部高官。
“赵庆业,你给我闭嘴!”
户部尚书柳邕直接骂了:“你一介文官,如何插手武官征战之事,护国公难道还比不得你懂战?”
这时候的六部尚书可都是正一品或者从一品的官,因为这些家伙都背负着三公和三孤的虚衔,柳邕便兼任着太子太保的虚衔,这家伙可是从一品,若非是因为比较年轻,这家伙很有可能是正一品的官位。
朝堂上正一品,武官占据了三个席位,上将军和韩老将军各自占据了太师和太保,帝师南风先生是太傅,这三位大佬便是朝堂上的绝对统治力。
别看南风先生只是文官一样,此人可是着着实实的武将,年轻时候也曾在军中担任上将军的军师,用兵之道和上将军的战争之道并称为大夏军事的两岳。
仅仅是这三位老人,便占据了太师,太傅,太保的三大席位,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军方的强势,只是这三位都是皇帝最放心的存在了。
“柳大人,吾乃实话实说而已!”
赵庆业不是柳邕的人,自然也不怵这位,加上他们这些人还有不少郡王,唯一在京城的亲王就是昌王,而今昌王南下,剩下的便只有郡王,其中几位郡王可是极为偏向昌王,还有几位是开国老元勋,所以得封郡王而已。
赵庆业乃是昌王一脉,自然不爽柳邕。
“你……”
“柳邕,无须跟他多费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