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女兵英姿>006章 转湖遇灾星

当梁家三人以为自己跟丢了目标的时候,蒲英其实就在离他们还不到三公里的地方。

那是在朝圣之路边上的一个小山谷里,是一个有着千余名印度教教徒聚集的露营地。

有钱的印度香客们从尼泊尔入境后,一般会包车赶往神山圣湖,而一些经济条件差的教徒们,就会选择徒步前往。他们宿营时扎的帐篷,和藏式的游牧帐篷很不一样,是尖顶的小帐篷,篷布却是颇为鲜艳的蓝色和黄色。

在金色的晨曦和白色的薄雾中,几百顶彩色帐篷沿着山谷小溪两岸错落有致地分布,倒也是颇为壮观的一景。

一群小帐篷的中央,有一个宽大的、四四方方的窝棚,与众不同。棚内炊烟袅袅,棚外挂着一幅绘有印度教湿婆大神的巨大彩画。

原来,这里是一处宗教慈善机构为贫穷印度教徒们提供免费食物的地方。

早起的印度教徒们,已经在窝棚前面排起了长队。

这些教徒们大多衣衫简陋单薄,脸颊消瘦,眼睛看着窝棚的方向,眼神里充满着渴望——显然是饥肠辘辘了。

不知为何,棚子里食物发放的速度特别慢,人们要好半天才能在队列里向前移动一下。但是这些教徒们,似乎一点都不着急,没有喧哗也没有聒噪,更没有人催促前面的人,迟来的人也都自觉地排在队尾,不会加塞插队。

也许是他们对朝圣路上苦行憎式的生活都已经习惯了,能得到免费的食物,就已经很满足了。现在只不过是发放的速度慢一点,晚一点才能吃到,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忽然,一阵马靴踏地的声音传来,一群壮汉的突然到来,破坏了这里的安静。

他们推搡着排队的人群,直接挤到了窝棚前。然后进去抬出了几大锅的热汤热食,大摇大摆地扬长而去。

守在外围的教徒们,似乎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没人表示抗议。

只有少数几位昨晚才来到这个营地的香客。纳闷地问周围的人:“他们怎么回事,为什么不排队?看他们的长相,根本不是印度人,怎么能来这里领食物?”

“嘘,小声点!他们可凶得很呢!”有人小声提醒。“别惹他们!那些是流亡印度境内的藏人。”

“那又怎么样?他们不是被我们国家收留的难民吗?怎么就不能惹了?”一个年轻的印度人不服气了。

“因为这个食物点就是他们资助的!听说他们在这一路上,还设立了好几个食物供应点,不管是印度教,还是佛教,苯教的,各派教众都可以来这里接受布施。既然是他们资助的,那人家过来拿点吃的,当然不用排队了!”

听别人这么一解释,那个年轻气盛的印度人一时也说不出什么来了。

但他还是在心里琢磨着:只听说流亡藏人大多不务正业、四处流浪,就会找我们政府的那些傻瓜政客给他们发救济金!没听说他们还会拿钱出来做慈善功德的事。更没听说他们还会给印度教的普通教徒实惠?

这些藏人可真够另类的!

还有,既然他们这么有钱,为什么不穿时装也不穿藏服,却要穿得和普通的印度穷人一模一样?就连头上也裹着很多印度年轻人都不再裹的缠头?

这也太奇怪了吧?!

这个印度人忽然想起,前些日子印度境内达兰萨拉的流亡藏人似乎很多游行集会,闹腾了一阵子,说什么要让整个西藏燃烧起来……他不由打了个寒噤,再也不敢往深里想了。

年轻的印度教徒只好在心里默默祈祷:但愿这些藏人别在这里闹事吧!我可是好不容易才申请到了来中国朝圣的签证,这个签证每年才发 0个,可是计划来神山圣湖朝拜的印度人至少有几十万。根本是打破了头才能抢到一个名额啊……又因为中印之间没有开放边境口岸,我们这些朝圣者不得不辗转借道尼泊尔,经过了上千里的长途跋涉,才来到了神山脚下。眼看着就能在圣湖里沐浴了——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要出事,别让我们的朝圣之旅半途而废啊!

印度和西藏地区,虽然主要奉行的宗教不一样,但是对大多数印度人和藏人来说,宗教都是他们心中最重要最神圣的事了。

不过,对江央多吉而言。宗教固然神圣,但它同时也可以成为一种工具,这二者并不矛盾。

他之所以在逃亡途中还要转道冈仁波齐和玛旁雍措,既是为了一圆每个藏人心中的朝圣梦,也是为了确认蒲英到底是不是古格末代公主转世。

曾经在西藏历史上占有重要一页的古格王国,是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的重孙在阿里地区建立的。

那王城的遗址就在神山脚下象泉河边的扎达土林。

考古人员曾经从遗址周围发掘出了很多佛像、雕刻、壁画等出土文物,虽然已经残破不堪,但是管中窥豹,还是能让后人感受到当年的古格王国曾经有过的辉煌文明。

史书记载,这样一个强大而绚烂的文明,竟然在邻国的一次入侵之后,就一夕之间突然消失了。这一点很让人费解,就算王国灭亡,但是文化却不一定会随之灭亡,更不会这么快就灭亡啊?

所以,古格文明的灭亡,成为了一个难解的谜。

故老相传,古格末代国王曾在亡国之前收集全国的经书珍宝,运到王城之外的秘密地点埋藏起来,只有王室成员才会知道那个藏匿地点。之后所有的古格王室成员都殉国了,所以那个藏宝之地再也无人知晓,很可能也一直没有


状态提示:006章 转湖遇灾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