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铁血帝国>第二百零九章:末路之熊?(四)

(四)

“驻俄大使的报告我都看过了,情况很不乐观,你怎么想?”

兰辛双手握在膝前,眼镜泛着灯光:“俄国人承受了中德联盟的合力打击,能坚持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不过从战略上来看,俄国所处的态势却是前所未有的好:海峡战役的胜利,以及摩尔曼斯克港口与铁路设施的完善——俄国人现在能够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

威尔逊总统不为所动,依然板着张脸:“但我们得付出相应的代价——海峡交通线上高昂的商船损失率已经让英国人难以忍受,而英法又无力将更多的兵力投入小亚细亚,将造成这些损失的中国航空兵部队连根拔除。”

兰辛冷笑道:“我想他们不是无力,而是无意。英法在达达尼尔海峡吸引了奥斯曼帝国的的主要军力,付出了巨大牺牲,眼看胜利在望,最为荣耀的战利品——君士坦丁堡——却被最后出手的俄国人毫不费力的摘走,换做是谁都不会无动于衷。”

“你是说英法在跟沙皇赌气?”威尔逊眯了眯左眼。

“不止如此,我推测,罗马尼亚的参战也与此有关。”兰辛语出惊人。

威尔逊摊手表示不解:“这又是什么道理?之前俄国人外援断绝的时候不出手,现在外援通道打开了,反而要来撞石头?”

兰辛耐心解释道:“作为黑海沿岸国家,罗马尼亚一向反对俄国独占海峡,惟恐自身的海运贸易被身边不怀好意的巨兽所掌控。”

“据悉,罗马尼亚政府原本计划,一旦英法共同占领君士坦丁堡,就在战后分割奥匈帝国大片领土的保证下,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然而在俄国单独占领海峡之后,自由党政府突然倒台,保守党在德裔王室支持下组阁上台,没过多久就对俄宣战——这其中的联系不是很明显吗?”

威尔逊显然对此缺乏兴趣:“这只是缺乏根据的推想而已——不管怎么样。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罗马尼亚人站到了同盟国一方,我想知道这会带来什么后果,是否足以抵消海峡战役的胜利?”

“据我国以及英法驻罗马尼亚武官的报告。罗马尼亚军队的数量可观,达65万8千人,编为23个师。不过除了军队制服花哨华丽之外,似乎别无可取之处。”

“由于开战以来罗马尼亚的立场十分暧昧,两大阵营都无意向其提供武器弹药。而罗马尼亚自身的军事工业又十分薄弱,到罗马尼亚参战前夕,罗军的装备已经大大落后于周边国家——几乎没有山炮和重炮,野炮也多有缺编,大部分要塞炮台配备的还是使用黑火药的陈旧火炮。”

“罗军严重缺乏机枪,每个团只有2到6挺机枪,而同期的英法军队每营就配有至少16挺轻重机枪,就连俄军每团也有16到32挺。此外,罗军几乎没有手榴弹,也完全没有配备钢盔和防毒面具。”

“从罗军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的表现来看。其作战指挥和军需供应能力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法国人看来,罗马尼亚人的善战程度,恐怕跟同样以古罗马人后代自我吹嘘的意大利人不相上下。”

“如果真的是另一个意大利的话,那还是值得欣慰的,至少他们对友军的拖累要胜过给敌人造成的麻烦。”兰辛颇为尖酸刻薄地总结道,与此同时,地球的另一面,躺着也中枪的意呆利表示情绪稳定——意军刚刚在特兰提诺地区遭到当面奥军的重创,意大利政府正忙于四下求援。

“造成的麻烦还是不容小视的,俄军不可避免会有相当一部分兵力被罗军牵制。这必然会导致其他战线的可用兵力减少,给当面的敌军带来更多机会。”陆军参谋长斯科特中将冷静地分析道。

“怎样才能抵消这一变数?”威尔逊总统最关心的,不是结论,而是对策。

斯科特中将顺理成章地接过问题:“可用的手段不多。意大利人是没办法指望了,英法也暂时无意在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地区扩大战局,对大陆上的中国人我们更是无可奈何,这样一来,牵制奥军、土军、华军以减轻俄军压力的企图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剩下的就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加强在法国战线的攻势,把德军投入俄国战线的兵力吸引过来;二是扩大对俄军事援助。尽快恢复和增强俄军的战斗力。这都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

“别忘了我们还有刚刚加入的三个盟国——希腊、葡萄牙和巴西。”兰辛颇为热心地提醒道。

“希腊正计划向海峡地区派遣10万人的远征军,葡萄牙的两个师即将登陆法国,巴西则已将全部的海军力量交给我们指挥——包括两艘12英寸主炮无畏舰。”

“阿根廷和智利还在跟我们讨价还价,虽然它们各有两艘战前订造的无畏舰分别被英国和我国征用,不过它们显然不愿意看到二者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单独获得我国的慷慨军援,针对巴西的嫉妒心迟早会将它们拉上我方的战车。”

斯科特不以为然地晃了晃脑袋:“这些都只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我希望国务卿先生也不要忘记,波斯湾沿岸已经全面沦陷,中国人与土耳其人实现了战略性的会师,要不是海峡战役的胜利,整个同盟国阵营早已联为一体。”

“与此同时,波斯的大半领土也早已落入亲同盟国势力之手,德黑兰那个被俄国占领军控制的傀儡政权随时可能垮台。此外,中国人的触手正沿着阿拉伯半岛南岸向西延伸,看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九章:末路之熊?(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