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我老板是阎王爷>第226章 坤卦 厚德处静

心静,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思考,也是人生转折的必要过程,更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成本。/p

人一旦进入了“静”界,便多了一些祥和,少了一些纷争;多了一些幸福,少了一些灾祸。/p

属于自己的风景,从来不曾错过;不是自己的风景,永远只是路过。天地太大,人太渺小,不是每一道亮丽的风景都能拥有。/p

一辈子,只求有一道令自己流连忘返,不离不弃的风景就已足够。每一颗心,都有一份无法替代的情愫和某一道风景永远关联着。人生的风景,是物也是人。/p

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人生,空手而来,必然空手而归。在你我的时间尽头,一切都将化成云烟。因此,在拥有时,要好好珍惜;失去之后,要舍得放开。/p

失去之后还紧追不舍,最终追回来的只有无尽的落寞和悲伤。能拥有的即使再不堪也比会失去的强,只有懂得珍惜,舍得放手的人,才能邂逅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拥有。/p

正确看待自己的拥有,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人生的得与失,就能享受充实而幸福的人生。清闲有清闲的寂寞,也有清闲的快乐;繁忙有繁忙的热闹,也有繁忙的烦恼。/p

任何东西都是祸福相依的。因此,得到了别骄傲,要珍惜自己拥有的;没有的别失望,要对未来充满信心。/p

生活在于过程,犹如生命在于成长。平淡不是无味,而是生活的真味;平淡不是无所求,而求得的恰是人生的本质。/p

高山峻岭能够为我们贡献惊奇,但平原上的稻香麦浪,才能满足我们的真正需求。任何激越的爱情,都会回归于柴米油盐;任何辉煌的人生,都将恬淡于平静的回忆。/p

说不清生命的味道,分不清人生的滋味,得有得的滋味,失有失的味道。生命的过程中,五味俱全,失落时我们不能不伤情,得意时我们不能不欢欣。/p

我们总是把人生的种种得失,融入于我们的感情,得之则喜,失之则悲。生活就是这样,忙忙碌碌,平平淡淡;人生就是这样,坎坎坷坷,起起伏伏。/p

量有多大,心有多静;心有多静,福有多深。心静不静,和环境无关。最深的宁静,来自最宽广、包容的胸怀。福深福浅,不在于能笑着迎来多少,而在于能看淡多少失去。/p

人生之苦,在得失间。心胸宽广之人,拿得起,放得下,无意于得失,自然坐怀不乱。/p

花谢芳不败,心静人自在。心静了,才有闲心品味出已有的幸福。/p

我对于自由二字的概述是两句话:一做自己想做和可以做的事;二不做自己不想做和不能做的事。人与事同理。对人自然就成了:一见自己想见和可以见的人;二不见自己不想见和不能见的人。/p

自由不仅仅表象上体现为行动说话的自主,更深层的应视为我们灵魂和心理可以达到的某种高度。/p

有位网友曾这样论述自由:ldquo;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yù_wàng,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自由的背后是自律,除了自律外自由还要接受他律……因此为所欲为的权力只是自由的一部分……自律和他律是自由的另一部分。两者合在一起才是完整自由。rdquo;/p

很明显,他更侧重于意识形态,无疑是有道理的。但意识影响并指导着我们的行动。如果不能付诸行动,那我们就不可避免被归类于“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能称之为拥有真正的自由。/p

人生要经历许许多多的事件。正是在应对那些日常的,突发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中,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句话,一个眼神无一不显现出我们思想可以达到的高度。不暴躁,不局促,不慌张,不畏惧,都能成为我们实际行动中对自由定义的最好注脚之一。/p

犹记得十六年前,从十年感情的阵痛里走出来,自觉已可以接受另一个人一起走进婚姻的港湾。当时有三个人选,除了现在的妻子,一个因为日常太熟,如同哥们,自然无法接受她成为家人;而另一位彼此了解,我也欣赏她的特立独行,清高孤傲,应该是最佳人选。可她也许不会明白为何才开始就结束,其实只因为她的一句温情的话:“我们结婚后,你不用去工作了,我养着你”。那时的我游子在外,负债在身,她一未嫁之女慧眼识我,我自永存感激。我也知道她的本义是成全我不喜为人打工的性格,可我当时却真切地意识到一种樊笼将罩在在我向往自由的心头,毅然抽身远离。/p

自由不可以以任何爱的名义被禁锢,自由也不能因婚姻而丧失。物质上受制于人,精神上必将难以自由发挥。这次的选择我为自己赢取了此后至今16年经济独立,自由稳定的婚姻生活。自由是爱人和朋友之间所能给予对方的最好的礼物,也是维系感情的坚韧纽带。/p

十数年前,一旦国企政策允许,可以买断离职,立即申请,就因为不能习惯早起上班,不习惯一天的工作一小时能干完,其余七小时得留下喝茶空谈,更不习惯看上司脸色,总之,是时候给自己的身体和工作以自由了,排除外界一切可以排除的“干扰”。/p

自由在精神领域体现为高度的自信和淡泊,具体表现为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高贵气质,表现为静看风云变幻,我自心中皆空的安静和坦然。/p

自由体现在物质方面,


状态提示:第226章 坤卦 厚德处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