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林海神鹰>第140章 夜战榆树岭

第一百四十章夜战榆树岭/p

警卫班的战士回去汇报之后,三营的梁长,马上组织警卫连的战士们,夜袭三十公里处的小渊惠三的部队。/p

晚上十点多钟的时候,小渊惠三的部队,睡的已经很踏实了,连续两天两夜的奔波,被拖得疲惫不堪。小渊惠三在部队停下来的时候,就连吃饭拿筷子的力气都没有了。/p

小渊惠三部队吃完饭之后,留下警卫部队,警戒放哨之外,其他的部队马上休息。/p

但是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季,即便进了帐篷,屋里的温度也非常低。进入帐篷休息的士兵冻得睡不着觉,没有办法,只好在外边点起了篝火。/p

冷归冷,可是毕竟太疲劳了,慢慢的,这些士兵都睡着了,在外面点起的篝火,为夜袭的抗联战士指明了方向。/p

三营警卫连的战士一百多人,分成四个小组,悄悄的像鬼子营地摸来。这是一个冬季,又在森林里,也非常黑。战士们接着夜色的掩护向营地摸去,在距离营地三四十米的时候,连长命令把手中的手榴弹撇出去。/p

这些手榴弹有的扔在了值岗的哨兵附近,有的撇进了帐篷里,在帐篷里睡觉的小鬼子,在梦中就见了阎王。/p

小渊惠三睡得非常香,就在他睡意正浓的时候,他在梦中,被爆炸的手榴弹声惊醒,小渊惠三气得暴跳如雷,大骂八嘎八嘎!马上组织部队进行反击。/p

可是他们根本找不到进攻部队的踪影,因为一百多人都是分散进攻的,没有形成进攻队形,小渊惠三,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敌情不清楚,他也不敢组织部队,轻易冒进出击。/p

他的部队只好守着营地,以树为依托,进行抵抗,以此来阻止抗联部队的袭击。/p

第一lún_gōng击波持续了大约十分钟,警卫连长看到,已经把小鬼子从睡梦中惊醒,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马上命令部队撤退。/p

小渊惠三的防御部队,在外面呆了一个多小时,发现抗联部队已经撤退了,便又撤回帐篷休息。可就在他们半睡不睡的时候,袭击的部队又过来了,又是一顿机枪扫射,手榴弹爆炸,他们又从帐篷里跑了出来,进行抵抗。/p

十几分钟进攻之后,进攻的部队又撤退了,整个这一宿,抗联的部队进攻了四、五次。/p

别说小渊惠三,就连整个部队,都没有睡好一个囫囵觉,抗联战士在完全执行毛泽东的运动游击战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p

这一宿把小渊惠三折腾的可不轻,小渊惠三一看天也快亮了,同吉野联队长商量之后,他拿出地图看了一下,决定部队后撤二十公里撤到榆树岭,在那里安营扎寨休息。/p

榆树岭距离乡草山大约五十公里,榆树岭顾名思义,那里长了一片榆树,但是地势较高,大约三百多米。这榆树岭中间高四周低,部队驻扎在那里,居高临下,易守难攻。/p

按照小渊惠三的命令,部队马上撤到了榆树岭,在那里安营扎寨。/p

小渊惠三这一举动,没有逃过侦察兵的眼睛,三营的侦察部队,尾随着小渊惠三的部队,来到了榆树岭外围。/p

那个前两天拖着小鬼子,在这崇山峻岭,捉迷藏两天的三营侦察班长小张,也来到了榆树岭的外围。/p

小张看到这个情况之后,把榆树岭的外围地形图画了下来,对他的兵力分配,和布置又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之后,撤出了榆树岭,回三营驻地向梁营长汇报去了。/p

梁营长把侦察兵汇报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之后,然后电告区委要求增援。/p

在胡家大院,召开了区委扩大会议,在会上,耿书记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p

他说道同志们,我们知道小鬼子的冬季攻势马上要开始了,但是没想到他们来得这么快,前两天他已经向我们的三营驻地罗家湾,进行了一次偷袭,但他们除了把那里的房子烧掉以外,什么便宜没占到。/p

因为我们的三营早早已经撤向了香草山,可非常遗憾的是,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叛徒黄一彪,他把山林中的一些常识,告诉了小渊惠三,小渊惠三尾随着侦察部队,跟到了榆树岭。/p

耿书记接着说道,榆树岭距离三营的驻地,香草山约五十公里,也就一天的路程,他们早晚会发现三营驻地的。/p

小鬼子连同伪军,有五千人,将十倍于三营的人数,三营虽然可以借助地势的险要在山林里周旋,但是毕竟敌众我寡,敌我力量相差太悬殊,如果长期坚持下去,那是很危险,所以今天我们召开这个扩扩大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其他各营火速出兵,驰援三营,粉碎日军的冬季攻势。/p

这个时候一直沉默半天呢,岳兵突然发了言,他接过耿书记的话茬说道,我们同日军打仗不是一年两年,就我们现在的部队的数量来说,加在一起也不足一千人,还不如敌人的五分之一,我认为我们出兵支援是必然的,但不能和敌人打硬碰硬的阵地战。/p

“岳参谋长,那你说这一仗我们应该怎么打?”耿书记非常认真的看着岳兵说道。/p

我认为就当前的形势来看,要想粉碎日军的这次冬季攻势,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p

第一点小渊惠三出动了这么大的兵力,后勤补一定是个大问题,小渊惠三到今天为止,他已经出兵三天了,按照以前的作战态势一般,它所携带的物资就一周左右。/p

也就是说再有三、


状态提示:第140章 夜战榆树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