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我若化成风>科举作弊

手不知道怎么的,昨天晚上剪辑完视频就扭伤了,贴了膏药……目前打字受到影响……我都不好意思请假了……可是写不了……明天我再不恢复正常更新,我就,就上架爆更……/p

今天讲一讲古代科举作弊的事儿……/p

明代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不仅存在于普通官员与考生之中,也存在于上层朝廷大员之间。在舞弊手法上呈现多样化与复杂化的趋势,既有考场内舞弊,也有场外营私。/p

大多情况下,科举舞弊是考生与考官里应外合的共同行为,也有少数考生是单方面的舞弊,但没有考官配合其舞弊是很难奏效的,因此,明代考官利用职权进行舞弊就成了明代科举舞弊中的显着特点。/p

利用各种渠道和方法打通关键人物而在考场内外进行舞弊活动。这种舞弊方式早在隋唐科举中就存在,到了明代则愈演愈烈,所谓:“贵者既已势威,富者必以利要。“/p

隋唐时的“通关“仅发生在乡试、会试,到了明代,连初入地方的府、州、县学的童生试也开始盛行,时人记载:/p

“督学试士已不免竿牍纷沓,若郡邑之试,请嘱公然,更不复略为讳忌。--《寒夜录》“/p

更过分的是,一些不学无术之徒,借请托“通关“而博取功名,历史记载:/p

“倪进贤,婺源人,素不读书,以房术进万安。安大喜,适成化戊戌科,安嘱考官刘吉、彭华取之,遂登进士,选庶吉士。后安以房术进上,上曰:止岂大臣所为耶!--《制义科琐记》“/p

由于宋以后的科场条例日益完善,朝廷对科举试卷实行弥封和誊录制度,因此,以“通关“而由考官直接按照姓名录取的方式行不通了,甚至连考生字迹也无法辨别。于是,便在请托“通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明代科举中的所谓“关节“。/p

“关节“,即考生与考官约定,在试卷中某一处使用某一个字,或在试卷中连续使用几个不同的词语,或在试卷上做特定的符号。比如天启元年,钱谦益任浙江乡试主考官,以“一朝平步上青天“为关节,录取钱千秋。/p

利用关节而博取功名的风气造成了“吴节只知通贿赂,贤孙全不晓文章“的后果。科举考官也利用关节的机会,大肆收敛钱财,史载:/p

“弘治十二年会试,大学士李东阳、少詹事程敏政为考官。给事中华昶劾敏政鬻题与举人唐寅、徐泰,乃命东阳独阅文字。--《明史》“/p

唐寅是明代的江南着名才子,连他都参与,可见当时科场关节的风气之盛。/p

明代科举中,最常见的舞弊行为就是“怀挟“。/p

所谓怀挟,即夹带,将与考试相关的学习资料带入考场:/p

“万历庚辰,有田吉者,会试取中,殿试怀挟。--《识小录》“/p

科场怀挟是明代考生作弊的惯用伎俩,所以明朝人会记载“会闱自嘉靖庚戌后,士子多用怀挟“。明代的冯梦龙曾记载,万历年间的怀挟考生以蝇头小字写于纸上而带入考场,更有甚者,竟然“用油纸卷紧,束以细线,藏粪门中“。/p

明代中后期的怀挟现象,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即使在皇帝亲自坐镇的殿试上,也有考生以身试法。/p

明代的科举舞弊行为,直接造成了士子学风的倒退,通过科举入仕者整体素质越来越低,科举的严肃性已被投机取巧所干扰。/p

温庭筠的“枪手”生涯:/p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人,晚唐诗人,与李商隐齐名。除了擅长诗文,温庭筠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身份--考场“枪手”。每次考试,他都能押官韵,而且从不打草稿,因此得名为“温八吟”,可见其作文功底相当深厚。温庭筠从40岁到55岁这段时期,多次参加应举考试,虽屡考不中,却积累了丰富的考试经验,并将考试的潜规则烂熟于心。据说,唐代的科举考试相当严格,考生进入考场时,不但要脱衣搜身,还要在考生的坐席之间设置隔离物,若想交头接耳传卷子、抄题是很难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温庭筠依然大显身手,多次成功地为他人做枪手代拟策赋,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枪手”。/p

最令人佩服的是大中十二年(858年)的那次考试。当时,担任主考的是北山侍郎沈询,为了防止作弊事件发生,主考官把防范重点锁定在温庭筠身.上,因为从历年的考场违纪记录看,温庭筠当“枪手”是出了名的,只要把这个人管好了,其他人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于是,沈询特意把温庭筠的坐席设在自己面前,并与周围考生隔出一段距离,他要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个不守纪律的考生。/p

考试开始了,温庭筠照常作答,考场中并没有什么异常。过了一会儿,温庭筠感到身体不舒服,就提前交了卷子,沈询一看,温庭筠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写了一篇千字的文章。更令沈询意想不到的是,温庭筠在考场外悄悄告诉别人,“私占授者已八人”,也就是说温庭筠在主考官的眼皮底下已经顺利帮八个人完成了试卷,“枪替”技艺可谓出神入化。原来,宣宗大中十二年的这次考试的考题出现了严重的泄漏,温庭筠是不是暗地里弄到了考题不得而知,不过由于这次考试,后来一-批与考试有关的官员得到了严肃的处理,侍郎裴谂改任国子监祭酒,郎中周敬复罚两月俸禄,考试官刑部郎中唐枝出为处州刺史,监察御史冯颛则被罚一个


状态提示:科举作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