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公主为君>第五百二十三章 孤馆(二)

对于雍黎突然拦住自己说得这几句话,成安帝其实并无意外,甚至还有些放下心来的轻松,只是那一点轻松之后,却让他实在觉得有些愧意了。/p

原本一切都是他最初的计划,他也笃定了雍黎会顺着自己的计划去走,甚至牺牲自己的声名,去忍受那些本不该加诸于她身上的污水和恶名。/p

那些流言,即便她自己不在乎,但人人耳口相传间,对她的指指点点,如何不是对她的伤害?那些一点点潜移默化的伤害,便会向一把软刀子,一点点刺着她,时间久了终有让她体无完肤的一天。而到那时,她或许也无力再去辩解,也不愿再去辩解,那才是最大的伤害!/p

所以到最后,因为雍黎,也因为他的胞妹,成安帝还是放弃了最初的计划,还是选择了毫不避讳地维护雍黎。/p

而雍黎显然并不愿意他最后的选择,在一切几乎以他强硬的不容任何人丝毫异议的态度下,雍黎这几句话,将事情的发展再次推回之前的局面。/p

陈安帝死死地看着雍黎,目光中有些不赞同,而对上雍黎坚持的目光之后,他又觉得,这孩子,当着固执得可爱。/p

许久之后,他无奈暗暗叹了一口气,问,“你想如何?”/p

“臣近来隐有旧伤复发的征兆,听闻通州风景绝佳,恰是个修养身体的好去处,况且先生在通州,臣若能得再得先生日日教导耳濡目染想必也是臣的幸事。故臣自请离京清修,还请陛下允准。”雍黎恭声道,显然已经早就做好了避开京城的打算,“毕竟臣受教先生门下多年,大约是德才不配其位,故有今日之争议。”/p

成安帝原本还为她这个决定暗暗觉得有些诧异,因为照着最初的打算,他是想让雍黎随便用个“闭门思过”“闭门养病”的借口在众人面前消失一段时间,然后她若有其他安排,还是照旧可以该去哪就去哪的。/p

但不想听到她下一句话,有些忍不住想笑了,这丫头竟然还有些小心眼,到最后还不忘怼一怼那些个跟着风向讨伐自己的人。/p

而她这最后一句话一出,殿中大部分人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不过双十年岁的宣阳公主是璟老王爷的亲孙女是云阁老的关门弟子。璟老王爷当年是曾说过“雍黎虽年幼,假以时日,可担璟王府之承嗣,可担雁南百姓之福祉。”。/p

而大约是自家孙女,璟老王爷或许也还觉得不能赞誉得太过分一些,才算是有所保留,但云阁老显然对自己这个关门弟子要满意的多。/p

大约还是曾经当朝从陛下口中透露出来的一句话,所以满殿朝臣几乎都是知道的,云阁老曾说,“宣阳公主有匡扶上璋之大才,有福泽天下之德行。”/p

璟老王爷和云阁老是何身份?/p

当年享誉天下的名士,算得上桃李满天下,多少人求得一面况且艰难,更别谈拜入其门下。/p

所以从他二人口中说出来的这几句话,其分量可想而知。/p

所以从他二人口中说出来的这几句话,寻常来说其分量可想而知。若是对象是寻常人,哪怕是其中一词半句传出去,便已经是天下文人憧憬的赞誉了。/p

但雍黎身份的特殊,这些话即便能传出去,或许有人终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p

比如璟老王爷说的那句话,是在八九年前某次宫宴上,在那之后没多久,便有了陛下亲笔雍黎成为璟王府名正言顺的继承人的那道旨意。所以大约也有许多人觉得,那只是王府后继无人,即便宣阳公主即便有些手段,终归那时只是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儿,老王爷说这番话,不过是为了宣阳公主造势罢了。所以璟老王爷这番赞誉,当年并没有在文人之中引起明显的讨论,时间久了便也就被众人淡忘了。/p

而云老先生的那句话,据说是云老先生亲口对陛下所说,并无他人知晓。而这句话又是从陛下口中转述出来,还是当真满朝群臣之面说出来的。显然正是因为这句话是这样的来源,也不得不让众人怀疑猜度陛下对宣阳公主的态度。/p

毕竟“匡扶上璋,福泽天下”几个字,显然对仅仅作为璟王府继承人的宣阳公主来说,实在是太重了些。正因这种猜度在,当年陛下说出这句话时,众人所做更多的还是斟酌着陛下对宣阳公主和璟王府的态度,斟酌陛下说这句话到底是真的赞同这份赞誉,还是未曾明显表现出来的嘲讽,除此之外哪里敢去附和,更别提在外面传说这些了。所以云老先生的这句话也并未在外面引起什么轰动。/p

不过如今回首再观,抛却其他所有外在的客观因此和,只论德行论才能,宣阳公主已然当得两位当世大儒的如此称颂了。/p

众人想到这里,也不由得反应过来,雍黎话里这句自嘲的“大约是德才不配其位”,显然是有些嘲讽的意思了。/p

但雍黎提出的离京清修一事,说到底还是合了场中多数人的想法。/p

原本弹劾一事,想想也知道大约也便是郑匀一派主导,或许其中还有些其他势力暗中顺道插个手,虽说表面上是针对雍黎,但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削弱璟王府在朝中的影响力。/p

但毕竟雍黎的身份背景在那儿,即便以这种所谓的天命之说来触及一个帝王最忌讳的一面,但那些人也都知道再怎么样,陛下也都不可能赐死雍黎,最多最多最严重最严重的处置大约也就是责其归封地罢了,让她不能再插手朝中任何事罢了。/p


状态提示:第五百二十三章 孤馆(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