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三史剑客闹大唐>第405章 跨宇选址

通过现场调查与分析推测,莫尔敦·杰克逊最终认定苏姗是使用他所道听途说的柯伊伯人的一种新技术,也就是信息长臂对其池球地下基地实施了袭击。/p

“跑到宇外建基地。”约瑟夫③的一句开玩笑的话,倒让莫尔敦·杰克逊浮想联翩,产生了到更远的地方去建基地的想法。/p

他这么一想,也就想方设法打听这方面的消息。结果还真的打听到了这一刚投入使用不久的技术。/p

他费了很大的劲,还是把当时仍待完善的这一划时代的创新技术搞到了手。/p

从此他也无心关心池球地下基地的恢复与否和被熔岩浇灭的人员的复制。/p

他把全部心思放到了遥远的深空探测上,想在遥远的宇宙深处找一颗更接近地球的行星,然后把自己与下属复制到其上,通过两体互感方式感受遥远的新行星上的环境中的体验。/p

有了信息长臂,他倒不象池球地下基地那样为找不到快子传物箱用的耗材而发愁了。/p

按无限宇宙的观点,宇宙间的天体,其实都是空间物质由振动、偏转、旋转而失去原有的平衡,最终绕着其中的一个点旋转,慢慢向中心沉下去,形成团状物,这样,无数个空间沉积物之间也就出现了广袤无垠的巨.大空洞。/p

因物物间存在引力作用,小团与周边的无数个相同的团状物相互作用而形成更高一级的团状物,这些团状物又与相同的团状物相作用,又结合成又高一级的团状物。照此下去,结果各团状物间的距离也随着级别的增大而变大。/p

这属等级式宇宙论的观点,不过,这种认识并不被现代理论支持。/p

被人类视为宇宙的巨.大时空,其实也是一个巨.大天体,也就是众多比其小一级的团状物的集合,形成了高一级的团状物。/p

这样,本宇宙与外宇宙间的距离过长,长得连光都达不到而两者间出现了没有光相接触的空间,人类自然也就无法用光电观察到外宇宙了。/p

只因这两大团状物的间距过大,两者所发出的光与电,都无法接触。等于说,两大宇宙间,存在一个人类无法想象的巨.大光与电都通不过的空间。这正是人类看不到外宇宙里的天体的原因。/p

但随着柯伊伯人类采用快子传物与信息长臂技术,把光都无法达到的本宇宙与外宇宙间的空间都拉近了,所以,柯伊伯人也就轻而易举地看到了外宇宙。/p

显而易见地,用快子看外宇宙,自然与用光电望远镜看系外天体不同。因为快子具有穿透性。不过,用地球人的透视的观点理解快子的这种透视效应,也不太正确的。/p

也就是说,人类是不可能象光电一样直接观察系外或宇外天体的,人类也只能用柯伊伯人的拟技术,把快子所穿过去的天体.内的团状物以其远近合成大小不一的天体,人类才能“清晰”地、直观地看到系外与宇外的天体。/p

等于说,人类是不能光电一样直观地用快子看遥远的天体的,因为在它的面前,这些天体也是巨.大的空间,它能从其间穿过去,不象光电那样反射回来。/p

因快子速度远高于光电的速度,所以,柯伊伯人通过快子束,象用激光笔照射远处的物体一样晃来晃去,其相当一部分也会碰到与其同一级的粒子而反射回来,被柯伊伯人所研制的快子传感器所接收。/p

这样,柯伊伯人也就通过快子器件测出各宇外天体的大小并清晰地转换成光电成像,展现到人类的眼前。人类也就看到了外宇宙。/p

有了柯伊伯人的这一全新的观测器.材,莫尔敦·杰克逊也就让约瑟夫与夏子平等人组织一批临时复制的队员在本宇宙外寻找适合自己开星际舰队基地用的类地星球。/p

结果,他们还真的在宇宙外的不少类地星球上找到了合适自己开基地的行星。其中有几个甚至也有人类活动迹象。/p

“他们才是我们常说的外星人。”约瑟夫③指着光电拟器转换的画面说:“他们也与以前的我们一样,面对太空,都望洋兴叹,根本来不了地球上。”/p

“那我们去了,他们会怎样对待我们呢?”夏子平③饶有兴趣地问。/p

“我在想,我们七亿年前就担心外星人入侵地球,毁灭地球。现在轮到我们去外星人的老家去活动了,这些外星人是不是认为我们是去入侵他们的星球,毁灭他们的人类呢?”/p

“是嘛。”夏子平③笑了:“我们能毁灭他们吗?”/p

“就算能,我也没心思去杀戮他们。”约瑟夫③笑了。/p

“是啊。”夏子平③点点头:“我之所看到的,都是些同类间的杀戮,到现在还没见什么外星人来杀我们。”/p

“对你们大唐人而言,我也算是外星人吧?”约瑟夫③笑着打趣道。/p

“你算哪门子外星人呢?”夏子平③不屑地乜斜着眼睛,说。/p

“为什么?”约瑟夫③愕然。/p

“你不过是上一轮地球人而已,连柯伊伯人都不是。”夏子平③认真地说。/p

“你说得倒是有道理的,我确实是地球人,与你一样,在太阳的周边,借太阳的物质,在日地环境下生成的人,所以我们才有如此相同。”约瑟夫③表示认同。/p

“那我们刚才在快子望远镜的拟显示器里看到的,与我们很想似的人,是不是与我们一样呢?我们如到了他们那个宇外行星上,是不是和他们一样裸露在自然环境中


状态提示:第405章 跨宇选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