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门一过,军士们陆续回到营地。/p
王则之命他们休息一日,准备演练一事。/p
娶妻后的军士们,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p
那是因为,在这里他们有了自己需要守护的人。/p
王则之到了此刻,才算是有了一支真正属于他的强军。/p
一日后,王则之看着演武场上的军士们,胸中豪情万仗。/p
“开始操练!”/p
李化领命,按照单参谋和他们几个将领研究出来的作战方式,举着旗子开始指挥他们操练。/p
这是在王则之的要求下,早就开始研究的作战方式。/p
西安堡一战,队伍中的很多问题一下子全都暴露了出来,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即刻执行他早就规划好的方案。/p
明朝本身就有很多军队使用旗帜,金鼓,传令兵,旗花火炮来指挥战役战术级别通讯的方法。/p
所以,这种方法研究出来并不困难,很早以前李化在训练他们的时候就有用到。/p
小到班总、大到营总,对旗语都有了解。/p
甚至,他们都已经研究出了夜战指挥方法。/p
那就是用战鼓和火器。/p
昼则旗帜,夜则金鼓火器。/p
也就是白天使用旗帜联络指挥,夜间使用鼓声、火器发射出来的烟花指挥。/p
通过旗帜的挥舞,和鼓声节奏的变化可以给战场上的作战分队下达比较简易的战术命令,复杂的战术命令往往是通过传令兵口头或书面下达,传令兵是直属王则之管辖的,有特殊标志的衣饰很好辨认。/p
传令兵找到各级将领并不难,第一作战分队主官的位置在本分队的旗帜附近,很好找,第二各级军官的衣饰、标志各有不同。/p
王则之的军士,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朝廷的兵勇。/p
而是他的私兵,他自己招兵,自己训练,自己筹军饷。/p
所以,这些人的服饰就由他自己设计了。/p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也是王则之最喜欢的特点。/p
他们的战斗力凝聚力比边军还要强,这些人除了王则之其他人一概不认,皇帝来了都不好使。/p
这就要归功于李化了,李化的训练可谓是全方面的。/p
不止有思想上的,还有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身体上的。/p
可以说,这些军士从里到外都是他王则之的人。/p
李化一边挥舞旗帜,一边高喊。/p
“大人检阅,各营集合列队,扬黄旗,观旗听号令。”/p
军士们立刻,按照各自的归属站好了队伍。/p
各级将领看到旗号,立刻命令身边的旗手开始挥舞各营的旗帜军士们动了起来。/p
黄旗挥舞,各班的班总接收到旗语开始发号施令。/p
“刀盾兵下蹲,火铳兵举铳。”/p
“放!”/p
“啪啪啪!”/p
火铳营的军士纷纷举铳射靶,有些射的是七环,有些八环,极个别是满环,其中有三人不知是不是新婚之夜虚了,竟然脱靶了。/p
“脱靶的踢出火铳营,等候分配。”/p
这是王则之定的规矩,弱者退,强者上。/p
对于这一点,那几个军士除了脸色微变之外,并没有异义,交了配铳,脱了代表火铳兵的军衣,走到一旁沮丧的站着。/p
王则之正准备下令继续演练,一个传令兵上前禀报起来。/p
“报,大同府李里长求见。”/p
王则之闻言,眼中精光大放。/p
大同府这批青壮终于来了,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p
“让他进来。”/p
“是。”/p
王则之挥手示意李化,演练暂停。/p
在山西,李姓是一个大姓。/p
到处可见姓李的人家,盂县有李姓商人,大同府有李姓里长,他的队伍中有李化、李长河,其下的军士姓李的更是多不胜数。/p
李化挥旗,军士们一个个站直身子,一动不动。/p
李里长被传令兵带了进来,从军士们严整的队列中穿梭而过。/p
李里长战战兢兢的左右观望,他不知道王则之这是什么意思。/p
“里长来的正是时候,本营正在进行演武,还请观赏一番。”/p
“极好,极好。”/p
李里长擦了擦额头上汗水,忐忑的坐在了检阅台上的椅子上。/p
“继续。”/p
王则之对着李化下令,李化挥旗演练继续进行。/p
刀盾兵护卫着火铳兵退下,一队戟盾兵护着弓箭兵上前。/p
原本他是想让刀盾兵护着弓箭兵的,各个将领谏言如果鞑子骑兵从侧翼冲击弓箭营,刀兵是挡不住的。/p
王则之欣慰的接纳了他们的建议。/p
长盾落地,大戟刺出,弓箭兵接到命令,开始向布满草人的目标地射击。/p
“咻咻咻~”/p
每人一口气连射三箭,其速迅捷无比,以肉眼观看就像他们只射了一箭。/p
一片箭雨形成的乌云飞过,目标地的草人身上插满了箭矢。/p
片刻后,检验的军士前去查看。/p
他拿出十数根偏离目标区域的箭矢,上报箭上的编号,将对应的军士叫了出来。/p
这是应王则之的要求写上去的,每个编号对应一个军士。/p
这么大范围都能射偏。/p
这十数个军士艰难的出列,上交弓箭、箭袋、箭矢,脱军服,和那几个脱靶的火铳兵站到了一起。/p
对于这些不合格的军士,王则之有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