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明末开山刀>土豆熟了

魏云中把银子存好,拿起银票扯了扯。/p

“大人,本票号的银票用的是最好的宣纸,此纸经久耐用,不易变色,只要不用水浸,不用火烧,基本上不会损坏。”/p

魏云中拿起银票闻了闻,肯定的说道:“这墨汁是用的徽墨吧?”/p

“大人见多识广啊,确实是徽墨。”/p

明代中期以后,在整个徽州地区,出现了“徽人家传户习”的制墨景象,使得徽州成为全国制墨业的中心。/p

徽墨以松为基本原料,掺入二十多种其他原料,经过点烟、和料、压磨、晾干、挫边、描金、装盒等工序精制而成。/p

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及防腐防蛀等特点,宜书宜画,素有“香彻肌骨,渣不留砚”之美称。/p

徽墨的色泽可分为焦、重、浓、淡、清五个层次,墨色历千年而不褪,油墨黑润赛漆,淡墨丰韵如神;用于书画变化无穷,妙趣横生。/p

它的两面还镌绘各种图案,美观典雅,是书画艺术的珍品。/p

我国古代素来以“徽墨”为墨中之魁。/p

魏云中听闻更加的满意起来,单单这张银票就价值不斐了。/p

“本官要好好思量一下,如何使用这些银子,待本官想好了,再来你处取银。”/p

“大人随时可以来取。”/p

“好。”/p

魏云中确实要好好计划一下,因为他要做的事儿实在太多了。/p

大同府内关、墩、堡等军事设施也因年久失修,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倒塌破坏的颇多。/p

魏云中想把这些地方都好好修缮一下,那么他就得亲自去各处勘查情况,再做打算。/p

除此之外,他还要兴修水利、招募兵员、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军事要塞长官。/p

做这些事情都需要银子。/p

他要精打细算,把每一两银子都用在刀刃上。/p

魏云中要做好这些计划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估摸着得十天半个月。/p

掌柜恭送魏云中离去,立刻放飞了票号里的飞鹰,通知王则之,事儿办成了。/p

原本王则之打算安排王闪去南方一趟,采买足够的红薯、土豆和茶叶等货物回来的。/p

这个时候他收到了大同府票号掌柜的书信,立刻改变了主意。/p

王闪不能离去,他需要王闪带着人把七十四家乡绅手名下的产业收回来,并经营起来。/p

至于南下的人,王则之让王闪从上次南下的人里面选三个人带头。/p

之所以要选三个人,是为了让他们互相监督,互相牵制,免得有人中饱私囊。/p

毕竟去一趟南方不容易,每去一次要采买回来的货物都是个大数目。/p

王闪选出三个带头人之后,王则之划拨了一千南兵给他们。/p

现在的江南也不太平,他怕钱货两失。/p

南兵能够适应南方作战,能够增加他们的生存率。/p

大同关外土地的测量人员,王则之也让王闪选了三个带头的。/p

正好,这里面有人做过大同府的土地测量,可以一用。/p

再者说了,大同府收没上来的田地也需要耕种,这些都需要王闪做安排。/p

王则之要看着河套,分身乏术,管不了那么多。/p

于是,王闪不得不风风火火的带着人回大同府去了。/p

幸好,王则之培养了足够多的财会人员,要不然这件事也不好办。/p

该南下的人南下去了,该测量土地的人继续测量土地,该干活的人继续干活。/p

这一忙起来就到了三月中旬了。/p

崇祯二年,三月十五,屈野川。/p

此时的屈野川已经大变样。/p

王则之在这里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畜养家禽。/p

初春三月,正是万物复苏之时。/p

河套地区的草原上经过河水灌溉,终于重新长出了绿草。/p

“喂~”/p

王则之站在屈野川的田地里,喝了一大碗水,大声叫喊了一声。/p

他刚叫完,就有劳作的军士唱起了歌。/p

“狼烟起,江山北望...”/p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p

汉人军士一唱,鞑子兵也不甘示弱的高唱了起来。/p

王则之看着这和谐的一幕很是欣慰,蒙汉本是一家人,何必打来打去,这样不就挺好。/p

在这个时代,三月份并不能种什么粮食,唯一能种的只有蔬菜了。/p

于是王则之命后勤人员买来了大量的萝卜和白菜种子,种满了塞外新开的土地上。/p

萝卜和白菜好储存,耐吃。/p

等到四月底收获了白菜的时候,再种玉米。/p

等到八月份收获的时候,再种小麦和土豆。/p

盂县、寿阳、方山一带的土地在去年就种了土豆,就等着收获了,等到了三月中旬的时候就差不多成熟了。/p

大同府的土地,同样种上了蔬菜。/p

等蔬菜成熟了的时候,再种玉米。/p

不过有两万亩上等的田地留了出来,专门用于种植红薯和辣椒。/p

三月正是土豆成熟的日子,王则之打算亲自去看看。/p

“罗聪,通知宋大人和魏大人了吗?”/p

“都通知了。”/p

“好,点两班亲卫,带上厨子,咱们即刻出发。”/p

“遵命。”/p

屈野川距离方山有点远,王则之骑马用了三天的时间才到。/p

崇祯二年


状态提示:土豆熟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