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一句话,叫士为知己者死。/p
“士”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团体,他们与官僚结合的产物,是知识份子与官僚两者的胶着体。/p
一个普通百姓如果想要获得社会地位,唯一的道路就是读书科举,中榜做官。/p
在整个社会没有其它出人头地的门路的时候,这条路上挤满了如蚁般的读书人,最终胜出者,都是精英中的佼佼者。/p
不论是明朝,还是后金都是封建皇权统治。/p
无一例外,他们都需要饱读诗书的精英人才,为之忠心耿耿,出谋划策,死而后已。/p
努尔哈赤在世时,八大旗主虽然各不相干,各不服气,但是却十分敬佩他。/p
在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登位,他在位后一下子就变的尴尬起来。/p
名义上皇太极是皇帝,实际上不过一旗贝勒。/p
无论从辈份,实力,威望等各个方面,皇太极都不如努尔哈赤。/p
代善以老自居,阿敏贝勒桀骜不驯,莽古尔泰日渐骄横。/p
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下,皇太极开始重用汉人文官和儒官,他通过扶植汉人势力,以达到削弱满族贝勒和旗主对其统治的威胁。/p
皇太极斯基之初就想要将努尔哈赤的大业发扬光大,入主中原。/p
他没想到才刚开始,他的统治就受到了威胁。/p
于是,皇太极想要以三大贝勒为首的贵族集团,被广大汉人文人儒官淹没。/p
天聪三年(1629年)四月,皇太极设立文馆。/p
皇太极将境内汉人中的文人和儒官们尽数收到文馆,并予以充分的信任。/p
文馆刚开始的时候,是用来宴请明使或者归降明朝文人的地方。/p
后来,文馆的功能被皇太极拓展,文馆诸人都是善长汉语、蒙语、满语的汉人,由于这方面的优势,这些人经常被皇太极派出去出使蒙古,出使明军,处理一些军务。/p
再到后来,后金内部的事情皇太极也开始交给他们来处理,比如说服境内的汉人为皇太极效力。/p
到了天聪三年(1629年)的下半年,文馆诸人作为围绕在皇太极身边的新生亲信儒臣势力,渐渐显示出其不可忽视的力量。/p
加之,皇太极对他们的重用和信任,渐渐的这些人开始主动的与三大贝勒为首的军功集团开始对抗。/p
这些文人、儒臣信奉,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后金作为一个国家,没有四大贝勒共治的道理。/p
他们从心里是绝对抵制三大贝勒与皇太极这位皇帝平起平坐的。/p
对于这一点,皇太极很是满意,于是他开始大批吸收汉人中的文人和儒士进入后金的高层。/p
在汉人文人和儒臣势力的建议下,天聪三年八月,皇太极下令召集召集境内所有汉人儒士考试。/p
并对此郑重下诏:自古以为国家建设都是文武并用,以武功平祸乱,以文治佐太平,现在朕想振兴文治,从文人儒士中选取才华出众之人。/p
各贝勒、旗主、官员府中为奴的满、汉、蒙文人儒士皆可前来,各部主人不得阻挠。/p
但凡中榜者,便可获得自由之身。/p
于是这些文人儒士瞬间沸腾了。/p
此次考试,在各王府、贝勒府、旗主、官员家中为奴的文人儒士有两百余人中榜。/p
他们中榜之后,就被皇太极收到了盛京城中为官。/p
这些人深受皇太极青睐和信任,他们被皇太极感动,一个个都对皇太极忠心耿耿。/p
如果王先不知深浅,贸然联系了这些人,不仅王先活不成,就是他带来的这些兵马都很有可能被这些家伙给吃的骨头都不剩。/p
王则之给王先解释了一下,王先被吓出了一身的冷汗。/p
幸亏他没有去找这些人,要不然内应没找到,很可能把自己也搭进去了。/p
以这群人的尿性,坑杀明朝军队的这种事儿绝对做的出来。/p
到时候他带来的这三万兵马十有八九要全军覆没。/p
这些文人儒士不可靠,下面的百姓可就不一定了。/p
要知道他们中有很多人的家人都是死在金人刀下的,这也就造成了,有很多百姓迫于无奈假意投诚。/p
当他们知道明军打过来之后,肯定是愿意做内应打开城门的。/p
“明日辰时,杨国,携你部兵马前来,与小六子合兵一处,配合王先的内应攻夺建州卫。/p
我带着剩下的兵马,坐镇后方,一方面保粮道不失,另一方面防备沈阳中卫的敌人突袭。/p
此次行动一定要快,必须以雷霆之势夺得建州卫,再歼灭前来驰援的各部敌军兵马。”/p
“遵命。”/p
“得令。”/p
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七日。/p
杨国和小六子的大军动了。/p
等他们的大军到达建州卫城外的时候,王先燃放了一支烟花。/p
建州卫城内突然喊杀声四起,守城的汉兵造反了。/p
没过多久,城门大开,护城河上的吊桥被放下。/p
杨国和小六子举起望远镜,看着城头上刀刀见血的拼杀不再迟疑一股作气冲了进去。/p
如果内应只是打开城门,放下吊桥没有明显的打斗,那么很有可能是个陷阱。/p
守在城内的阿敏贝勒顿时惊慌失措,带着身边的数百亲卫,狼狈逃往沈阳中卫去了。/p
索诺木见阿敏贝勒都跑了,他也跟着逃了。/p
坐阵后军的王则之看到了弃城逃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