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明末开山刀>第七十六章 你就是

钱货得到妥善安排,新寨也在火热建设之中。/p

接下来他要考虑的就是屯田,还有分田一事。/p

阿牛带着王则之沿着洞涡水走了一圈。/p

沿着河的两岸除了大部分荒芜的田地外,有一些零散的农户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已经种植了一些农作务。/p

这正是耿如杞升堂审案之后,还给老百姓的田地。/p

河岸两边耕种的田地并不是很多,离河不远,便是裸露着的大片大片荒芜干燥的土地。/p

王则之跟着阿牛从河水低浅处策马踏过,来到河的另外一边,对面也是同样的情况。/p

王则之估摸着,仅仅洞涡水这一片沿河一带,可供耕用的良田就达数千亩之多。/p

实际上,这些土地还算肥沃,只是水利失修,灌溉不到位,加之没有人耕种打理,这才荒芜了。/p

山西的土地就是这样,干旱少雨,全靠灌溉,像那些没有河流的地方,老天爷不下雨,就会颗粒无收。/p

正因为这样,王则之对洞涡水这一带的良田颇为看重。/p

王则之沿着河道两岸走了起来,他要看一看这里的水利设施到底还有几成能用的,他得花费多少钱粮才能修复起来。/p

他发现由于洞涡水,水位变低的缘故,加上水道多年没有疏浚,河水无法流通,很多地方都是淤浅废弃了。/p

这种情况,就让一些距离河流更远的田地变的更加的荒芜起来。/p

河水不到,那种深井的打造又要花费巨额的人力物力财才,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这也就造成了没水的地方,荒芜的田地越多的情况。/p

如果有人能把这一带的渠道重新疏通修缮,并打造一些深井用以灌溉,那么这一带完全可以成为一片产粮大区。/p

不过这种情况他就只能想一想,文举人横行乡里,霸占了无数良田,知县们只知道贪污腐败,中饱私囊。/p

哪怕朝廷拨来钱粮,最终能用到这方面的钱粮也不会剩下多少。/p

思来想去,最终这个钱粮还是得自己出。/p

王则之选了一块土丘,环顾四处,这是一处多好的土地啊。/p

但是现在这里却是一片荒芜。/p

王则之陷入了沉思,他必须从招募的流民中找来一些种田好手。/p

“大人,这一片都是良田啊,如果咱们把这水沟都弄通了,再招些人来耕种,将来都是一片良田啊。”一旁阿牛拿着手里的鱼鳞图,对着王则之说道。/p

“嗯。”王则之轻嗯一声。/p

都是这个该死的时代啊,官绅勾结坑害百姓,自耕农身上的赋税成几何倍数的在增加。/p

丁银、辽饷各种赋税层出不穷,百姓入不敷出,生活困顿,不得不举家逃亡。/p

要么就是贪官污吏恶意兼并土地,将百姓逼入绝路,不得不让出手里的土地,换取一时的苟延残喘。/p

史实证明,每一个朝代的末期的土地并没有那么少,灾害战乱过后,基本上都是一乡,一镇,一城,一县的荒废,甚至行成千里之地,廖无人烟的惨状。/p

实际上大明的土地还是有很多,只是这些贪官污吏,豪绅,勋贵,藩王侵占之后,又不愿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去耕种,只想着继续迫害百姓,搜刮民脂民膏。/p

贪得无厌是比贫穷更可怕的东西。/p

王则之沉思起来,他得想想,到底怎么分配这些田。/p

他不仅得让这些流民安心下来耕种,他还得让自己的士兵死心踏地的为自己效命。/p

王则之在阿牛的眼里看到了他对土地的渴望,这是中国传统农民都会有的情节。/p

有一块安定的土地,一亩三分地,三口人,一头耕牛,种种粮食,一些野菜,就这样他们就心满意足了。/p

王则之在想,如果他让这些人都加入游击将军名下的屯田所,成为军籍,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团结的集体,将来就可以一边屯粮,一边让他的势力不断壮大。/p

这一刻,他深吸一口气,豪情万丈。/p

王则之看过土地之后,来到土洞和单同善共同商议屯田幕兵一事。/p

两人一商议,就发现这件事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简单。/p

第一,屯田需要青壮人口,老人和小孩是耕不动地的,而且他还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p

比如说,牛去哪里买呢?/p

现在他都不知道哪里还有这么多牛可以买,如果有他不会吝啬囊中的银子。/p

如果渠道赶在七月之前能够疏通,那就可以抢种一些粟米来,如果在九月之前才疏通,那就只能种小麦了。/p

总之,能尽早种出粮食来越好。/p

当务之急,不论怎么样就是得多招一些青壮回来,这也是屯田的必备条件。/p

盂县是山西最古老的县之一,乃春秋晋大夫盂丙之邑,原本应该有充足人口的盂县,经过文举人之祸,流贼之乱,而今,盂县的人口也不够用了。/p

招募流民,这件事情就要靠运气了。/p

如果有大股青壮流民涌入某地,那就遇到好运气了。/p

如果有大股老弱流民涌入某地,那就不知道是好运还是霉运了。/p

当然,有时候很可能多日不见一个流民的身影。/p

不过,兴许是单同善的歌谣起了作用,这些日子总会有小股小股的流民从各地赶来寿阳、盂县一带。/p

王则之和单同善商议完具体的事宜,他亲自前往盂县,求见正在内处理政务的耿如杞。/p


状态提示:第七十六章 你就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