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太,您现在什么都不要说。姬飞,背大太太走。”梁大夫道。/p
“等一下。”/p
“昌平,你还有什么吩咐?”族长道。/p
“让昌平去看看老太爷和太太,昌平一定要给二老磕几个头再走。”昌平公主一边说,一边试图站起身。/p
大家看着族长。/p
族长点了一下头。于是,程向南和谭为仁,还有梅子搀扶着昌平公主走出东堂,按照族长的吩咐,几个族人正在布置灵堂。/p
十几个女人正坐在西堂里面缝制孝帽和孝服。/p
谭国凯不在,昌平公主即将离去,但老太爷和老太太的后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p
谭氏家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家族,他之所以兴旺发达,应该是有原因的。/p
十几个正在缝制孝帽孝服的女人,看到几个人架着昌平公主走出东堂,便冲出西堂。/p
大家跟在昌平公主的后面,走进大殿。/p
神像前并排放着两块门板,老太爷躺在右边的门板上,老太太躺在左边的门板上,两口刻着金色“寿”字的黑漆棺材停放在两边。/p
几十个人跪在两边,整个大殿里面充满的哽咽啜泣之声。/p
两位老人的身上盖着红色的丝绸被面,脸上盖着黄色的纸,脚上穿着寿鞋,两只脚用一根红色的绳子拴在一起,门板的两头各点着一盏长明灯。/p
门板的前面个放着一个蜡烛,蜡烛前放着一个火盆。/p
两个年轻的后生正在往火盆里面扔纸钱。/p
火盆前还放了几个蒲垫子。/p
昌平公主用衣袖擦干净脸上的泪,在中间一个蒲垫子上跪下,谭家的人跪在昌平公主的后面。/p
昌平公主往两个火盆里面放了一些纸钱,然后直起身,用沙哑的声音道:“国凯生死未卜,不孝儿媳昌平跪拜父亲母亲灵前。为保我谭家的血脉,昌平要带他们暂离故土。”/p
眼泪迷住了昌平公主的双眼,她用衣袖拭去眼中的泪水:“昌平在这里立下誓言,有朝一日,一定和国凯携全家再拜二老灵前。父亲、母亲大人,儿媳和全家祝二老一路走好。”/p
昌平公主说完后,匍匐在地,磕了三个头。/p
紧接着,族长和十几个族人将大家送出祠堂后面的小门,姬飞背着昌平公主走在前面。/p
祠堂的西南角上有一个小门,小门外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巷子,出小巷子就是西街。荣家就在二亭的南边一条巷子里面。/p
三拨人在巷口分手,一拨人去了镇西口的松树林,一拨人穿过西街进入另一条巷子,走出这条巷子,再朝南走一段路,就是谭家的漕运码头,一拨人随荣夫人母女俩去了荣家。/p
程家班则选择经中街出歇马镇。/p
待四拨人消失在众人的视线外以后,族长等人回到了祠堂。/p
掌灯时分,祠堂里面和祠堂外面的人越来越多,除了谭氏家族的人,还有很多镇上的人。/p
霍家、马家、荣家来了不少人,谭家人不在,但人们照常奔丧。/p
几个女人忙着给前来奔丧的人发孝帽和孝服。/p
男人发孝帽,孝带,女人发孝服和孝带,所谓孝服就是一块长长的白布,女人将白布往头上一顶,在后脑勺处钉上几针,用孝带将长长的白布系在腰上。/p
十几个女人忙不过来,因为来的人太多,族长临时又增加了几个女人。/p
灵堂已经布置好,族长还安排人在灵堂外搭了一个很大的棚子。/p
晚饭之前,来了一个唢呐班,这个唢呐班是歇马镇唯一一个唢呐班,族长没有派人请他们,是他们自己来的。/p
只要是歇马镇的人,都受过谭家恩惠,谭家在歇马镇修桥铺路,造福乡里,所有人都是不请自来的。/p
谭氏家族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族长不想把丧事办的太过张扬,所以,没有派一个人报丧。/p
晚饭之后,站在祠堂外面的人群突然出现一阵骚动。/p
不一会,人群后退,让出一条路来。/p
族长和几个长者走出祠堂的大门,便看见慧能禅师带着二十几个僧人走了过来。/p
族长拄着拐杖走下台阶,迎上前去。/p
“慧能禅师,没想到谭家的事情惊动了隐龙寺。”族长双手合十,给慧能禅师行了一个礼。/p
“族长,隐龙寺刚听说歇马镇出了大事,诫明住持命贫僧一行前来为老太爷和老太太超度亡灵,送两位老人家一程。”/p
“谭家何德何能,竟得隐龙寺如此厚待殊遇。”/p
“我隐龙寺受谭家三代恩惠。逝者已矣,聊表敬送之意。”/p
族长和众人将慧能一行引入灵堂,僧人分两边左右肃立,慧能禅师站立在神像前,两个族人将一张桌子摆放在慧能禅师的面前,两个僧人将木鱼和铜罄放在桌子上。/p
慧能禅师从衣袖里面拿出一把铜锤和一把木槌。/p
先用铜锤在铜罄敲了一下,众僧齐声吟唱起来。/p
慧能禅师又拿起木槌在木鱼上有节奏地敲了起来。/p
师傅们的诵经之声,飞出祠堂,回响在歇马镇的上空。整个歇马镇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之中。/p
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灵堂前的棚子里面等着磕头、烧纸、进香的人排成了长队。/p
谭家虽遭大难,但谭老太爷和老太太能有这样一个结果,也算是得以善终了。/p
正在族长为慧能住持一行安排住处的时候,两个族人将族长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