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听了于倩和李嬷嬷的话,回去亲自去看了下于福,发现于福确实被许姨娘养的怯懦胆小,话也不怎么说。赵氏虽心里觉得解气,但想到这也是二爷的血脉,难免就觉得可悲了。晚间二爷商量了下,要把福哥儿养在名下,二爷自然没有不准的。这次只要过了老太太的路子,这于福就是二房正喇叭经的少爷了。
“既如此,这礼我就受了。”言罢起身亲自扶起了于福。于福并不瘦弱,相反跟他的名字有几分相似,一脸的福相,只是性子难免像以前的于珊多一些。
“谢祖母。”于福虽然性子软弱,可是大体的规矩还是知道的。
“嗯,好孩子。”老太太怜惜的看了看于福,转头吩咐赵氏:
“回头从库里拿一块蓝田玉,找人刻上福哥儿的名字。既然要记在你名下了,这些一应事务上就都办起来。等除夕开祠堂,再正式拜祖宗。”于府每个哥都有一块刻着自己姓名的玉佩,有的是自出生就有比如长房的于华三房的于通;有的是拜见了老太太才有,比如长房的于简二房的于福。
“另外,还有一个事情跟你们说一下。上次因为珊丫头的丫鬟们护主不力,能打发的都已经打发掉了,珊丫头身边也没有个得用的人。以后春香就跟着珊丫头吧,我这边也不缺这一个。”
“母亲,这如何使得。我身边的雨冰可以调给珊丫头的。前段时间我已经通知人牙子上门,只是她手上暂时没什么好的才缓了缓,估计这两天就能有消息了。”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杨氏,杨氏很惶恐。于珊自从养在老太太身边就不去杨氏身边转悠了,没了于珊在身边转悠,杨氏几乎忘记了自己还有这么个闺女,偶尔杨氏能在于华习武的地方看到于珊,碰见了,于珊就乖巧的行礼,也不纠缠,而杨氏对这些改变适应的很顺利。直到这会老太太提起来,杨氏才想到:于珊在静安堂养病的期间,用的一直是老太太的丫头。
赵氏李氏都没有说话。
“不用再说了,这事就这么定了。这个时节,人牙子那能有什么好货。等开春吧,眼看就要开蒙了,最好给几个丫头选几个识字的丫头。实在难选就挑一些年纪小机灵的,调/;教调/教也能用。”
“是。”杨氏心里很不得劲,当时于珊可怜兮兮的躺在床上,只赚了杨氏的片刻怜悯。她上有视若生命的于华,下有肚子里需要注意的宝宝,于珊夹在中间,又是克母之命,杨氏总是恨不得于珊不存在才好,只是见老太太对于珊如此周到细心,倒是越发显得她的不称职。
“老大家的,我说的你听到了吗?”杨氏正走神呢,听见老太太问,忙抬起头。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奶娘带下去了,只有自己还在内堂。杨氏心里咯噔一下,不会是又要敲打自己吧?难道自己确实跟于珊八字不合?
“母亲,媳妇一时走神,没注意到,您刚刚说?”杨氏小心翼翼的说道。
“是这样的,就这两天吧,谢府上昆哥儿洪哥儿还有吏部尚书的齐公子会来府上拜见,估计以后就跟华哥简哥一起习武了。这些日子你让门房注意点,若有他们来拜见,一定不要怠慢了。”
“母亲,这好好的,怎么?”杨氏疑惑的问道。
“既然昆哥儿这么长时间没来,估计是要等洪哥儿身子好了一起来了。”老太太嘀咕道。
“具体的你就不用管了。你只要知道这回事就行了。”
“是,媳妇遵命。”
却不想,三个少爷真是属曹操的,这边吃罢早饭,闲聊了片刻,刚要散场,门房就来报,说谢爵爷带人前来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