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三国英雄谱>第十回:开仓放粮

高云回到逎县以后,对于在苏家发生的事仍旧无法释怀,为了不让自己有时间想这些烦心事,高云拿出他那把一字斩军钨钢刀,每天从早到晚的在院子里练招,半个多月下来,高云那五招越发的精熟了。

转眼过了腊月二十,县令刘旭觉得该办的事都已经办好了,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眼见年关将近,刘旭便想早早交割,好回家过节。

高云本来就害怕夜长梦多,刘旭既然有这个意思,高云自然乐得应承。便带了孙斌、关羽、张飞并十二个贴身随从往县衙接手。

刘旭这次倒是挺守信用,孙斌点验粮仓之后,向高云禀报,仓内粗细米粮十五万斛,只多不少。高云听了自然非常高兴,当即又给了刘旭二十金,这也是为防止刘旭在最后这十天里使坏。

刘旭走后,高云就算是完全接手了逎县县衙,县衙里共有驻防兵士五百人、随衙干办一百多。除了几个民怨较大的被高云就地处置以外,其余的仍归原职。

高云又任命孙斌为师爷,总理县衙内务,复查以往卷宗,发现疑案冤案即刻重审;任命张飞为兵长,整顿县衙驻守兵士。

按说这整训兵马的活儿应该是高顺更合适,但这些县衙里的守卒跟其他兵卒不同。因为长年没人管束,大多都变成了游手好闲的兵痞。高云觉得要改变他们这种习气,首先需要的不是高顺的严格,而是张飞的震慑和威严。

把这些事安排好之后,高云便发出了他上任的第一道榜文,宣布:“即日开仓放粮,逎县辖内按照人口,不分男女老幼,每口人可领细粮半斛、粗粮一斛、钱五十文。另外号令全县,正月十五以前,不许任何地主铺东逼讨钱租粮租,违令者一经发现,按照所讨钱粮处以十倍处罚”。

这榜文一张贴出去,整个逎县可就轰动了,远近乡民纷纷走上街头,互相传播,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各自拿着粮包,兴高采烈的往县衙领取救济钱粮。

逎县共有人口一万八千多人,按照高云的告示,总共要发放粗细粮食两万七千多斛,也就是七十多万斤,还要发放近一百万钱。

既然要招兵买马,高云不可能不知道钱粮的重要,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这次高云还真没有什么别的目的,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要让这些劳苦大众过一个舒心的春节。他觉得这是他身为一县父母官所应尽的义务。

虽然高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这些逎县百姓可就不这么想了,对他们来说,这是破天荒的,是天大的恩惠,是他们祖祖辈辈所没有享受过的。

这意味着他们这个春节可以不用为躲避债主而东躲西藏、不用为大年夜里没米下锅而发愁,甚至他们可以奢望在新年里为他们家里的小姑娘扯上一尺花布、为他们年幼的儿子买上一双崭新的虎头鞋。

这些都是他们每一年都曾经盼望,却每一年都没有实现的。眼看年关将近,他们早已经在心里抹杀了这些念头。却没想到这个刚上任的县令,却让他们在临近绝望的边缘,突然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这怎么能不让他们感恩戴德呢。

这些百姓领完了钱粮并没有马上离去,而是聚集在县衙门口,他们要当面感谢高云这个新县令。

“我们要见高大人!我们要见大老爷!”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童龀一齐在门口呼喊。

高云正在县衙里翻看卷宗,跟孙斌商讨钱粮配项,突然听到门外喊声震天,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急忙奔出县衙。

“高大人!”一些认识高云的人当先跪倒磕头,后面那些不认识的也随即跟着跪下,“叩谢高大人,谢谢高大人大恩大德!”

看到这一幕,高云的眼睛湿润了,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心酸。他想不到自己这点小小的恩惠,竟然会让这些百姓感恩成这样,可想而知,这些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水深火热了。

“乡亲们,快起来,都起来吧,我高云一个后生晚辈,不敢受乡亲们这样的大礼。我今天在这里向大家保证,从今年开始,只要是我高云做县令,每年腊月二十,那就是开仓放赈的日子!”

高云说话的语调铿锵高亢,更像是在宣誓,想想这个吃人的世道,他的心里满是悲愤。

听了高云这些话,百姓们更感动了,甚至有很多人当场痛哭流涕,高云好说歹说才算把他们劝走。

身后的孙斌、关羽、张飞还有那些干办衙役,见了这种情景都惊叹不已。他们从来没见到过一个县令能受到这样的拥戴,同时在他们也因为自己是高云的属下而产生了自豪感。

高云的名声从此算是立下了,在逎县百姓的心里,高云就是他们的青天,是来救他们脱离苦难的菩萨。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震撼中的时候,孙斌已经再想另外一件事了。回到县衙大堂,孙斌对高云说道:“主公,看今天这情形,逎县百姓对主公都已经是感恩戴德,属下以为,这是主公招募兵士的绝佳时机,不知道主公作何打算”。

高云点了点头,“恩,先生说的很对,但我还是不想打扰乡亲们过年,这件事还是等过了元宵节再办吧”。

高云虽然没有完全采纳孙斌的建议,但却对他的才能更加的认可了。高云觉得孙斌在如此人心攒动的时刻,还能这样有条不紊的做出分析,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被这么一搅扰,高云也没心思再查看案卷了,留下张飞坐镇县衙,自己便带孙斌和


状态提示:第十回:开仓放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