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奶奶苦笑了一下,她们家这个孙媳妇什么都好,就是有点理想主义,还是得在教育啊:“傻孩子,那些被领养的孩子大多都已经和新家庭熟悉了起来,一部分是觉得那就是他的家,即使是在不好,也应该在家里,一部分觉得回来之后也许领养的下一个家庭可能还不如这个呢,与其到一个未知的环境重新开始,那还不如就在这个家中熬着呢,反正都熟悉了,而且你想想,就是虐待,那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在虐待吧,总是会有那么一两幕比较好的时候,只要稍微对这些孩子好一点,她们可能就会觉得,其实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在场的年轻人都若有所思的样子,这些孩子们大多都是家中娇养的,大多么经历过什么风雨,不像是长子长女一出生就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责任,需要严格管教,所以这些长在温室的孩子一开始根本就想不到福利院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离开新家庭的原因。但是知道了之后,又不妨碍他们的理解。

有那不知事的还在低声询问自己的母亲或是长辈,“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这些孩子们领回家。”毕竟相对于其他的家庭来说,他们这样的家庭明显会更好,不仅条件好,最起码不会出现欺负虐待的现象啊,换来了长辈们狠狠地瞪眼,外加回家之后的严加管教。

赵奶奶苦笑一下:“你们不了解帝国的法律,或是从来没关注过,关于孤儿的保护法中有明确规定的一条,就是被领养孩子,有着和领养家庭中的亲生子女同样的继承权。”就冲这一条,就已经打断了很多权贵家庭领养孩子的脚步,毕竟,没有谁愿意把自己诺大的家

业分给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

而且,在权贵家庭中,很少会出现平民这样的,丧失了一个孩子之后,终身不再有孕的情况,一般像是大家族中,没有血脉后人的,一般都会采取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停妻再娶,一个就是过继,绝对不会在外面领养和自己好无关系的孩子的,在古代社会,这些被领养孩子,一般都是权贵家族的家奴,稍好一点的,是给自己儿子培养的左膀右臂,连给独女培养童养婿,都不会选择这些孤儿的,在进一步说既是为了家族内乱,也不会收养的。 说话的那个年轻女孩好像是王家的一个分支,平时被家里保护的很好,还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一听院长这么说,下意识地看了眼自己的母亲,低着头就不再说话了。

一时间,大家的气氛很是有些低沉,还是殷奶奶笑呵呵的挑起了话题:“与其在这想来想去,还不如我们先去看看,那几家是不是真的尽心照顾孩子们,要是真都能给孩子们找到一个好的家庭,那岂不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大家伙商议了一下,先有的人不多不少,也有十几个呢,正好两个辈分大的带上一个中间的,一个辈分小的,分成三组,一组和赵院长在福利院照顾孩子们,剩下的两组出去走访。

被领养出去的孩子们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即使是高科技的飞行器,也得走上个两三天,因为谁家好坏,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还需要多多观察才是,一天充其量一组也就走上两三家就不少了。

姜奶奶和殷奶奶带着姜家大儿媳还有两个小辈,一个就是王家的旁支,王恒恒,天真单纯,心地不坏,就是经常好心办坏事,还有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男孩,谢家的旁系,身体很是不好,一脸的苍白,一看就是打娘胎里带出来的,根治不了,本来他是应该留下的,谁知道小家伙人不大,还挺有男子汉的气派,一个劲的嚷着要跟着去照顾奶奶,惹得姜奶奶喜欢的不得了,所以就把他也带在身边了。

另一组则是韩奶奶赵奶奶带着赵家大伯母还有钱娇娇韩家的一个小女儿,两组人马分配了一下各自走访的家庭之后,就分别上路了。

她们这边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和极大地怀疑前去的,但是也比可避免的遇上了麻烦,比如说,正是重建的时候,除了一些必须的岗位,比方说军人,维持政府基本工作秩序的人员之外,其余的所有男性,全都被征集到重建的工作中去了,家中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弱妇孺,所以很多方面是看不到的。

就比如说,姜奶奶她们走访的第一家,就是当时第一个出现在福利院申请领养孩子的,据调查是她们七岁的独生女儿永远的被留在了房屋下面,其实当初姜奶奶对于这家是持有怀疑态度的,不说别的,夫妻双方都没事,毫发未损,孩子却没了,这似乎有点不正常,可是看上去这夫妻俩又都斯斯文文的,一提起女儿就满眼的泪花,据说是夫妻工作忙,出门的时候把女儿反锁在家里,才出的事,是当时可是半夜啊,有什么工作是不能白天解决的呢?

但是即使是有怀疑,但是这对夫妻各方面都符合领养条件,没有确凿的证据,他们是不能阻止的,再加上他们当时言辞恳切,声称没了女儿心痛如绞,希望能够领养一个和孩子一样大小的女孩,并且一眼就相中了当时福利院中的一个七岁的小姑娘,口口声声的说是和女儿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态度十分恳切,他们犹豫了一会,在询问了那个小姑娘之后,还是给办理了收养手续,毕竟,像是这么符合条件的领养人在之前还是很不好碰的,她们不能仅仅凭着自己的怀疑,就取消了人家的资格,即使是在法律上,这也是不允许的。

所以今天再挑人的时


状态提示:第74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