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熊孩子的熊爸妈>第92章 梁山伯与祝英台四

最后他们并没有马上离开尼山书院。马雄也很久没有见到文才了,他们父子俩之间自有另一番考校。而熊芭突然又想起文才的婚事,她打算打探一下文才喜欢什么类型的女孩,她才好照着模子来给他物色。

可是没想到自从那次戏剧之后,文才似乎对祝英台一下子欣赏起来,话里话外对祝英台这个人很有好感。而更加戏剧性的是,这些天熊芭和文才母子俩出门,常常感觉到有人在偷看他们,甚至有人还怯怯地来问她……

文才是不是女子。

这个问题雷倒了熊芭。她以为和祝英台相比起来,文才算是极有英气、极为魁梧的了,可是没想到别人没有注意到祝英台的异样,反而把目光投向到了文才的身上。文才的气场和女子哪有半分的相像?

不过文才真的挺值得怀疑的,他从来没有去过学院的大澡堂,自己独居一个居室,除了之前和他同住的杨望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证明他是一个男人。熊芭知道这事之后有些内疚,因为文才的这个习惯是她养成的,她喜欢干净,在府上的时候要求文才每天都要沐浴,可是到了学院他的习惯一时没办法改过来,这才没有去过大澡堂。

那个亲口向熊芭询问文才到底是男是女的学生叫做王蓝田,没想到自从那次在戏剧演出上见了文才一面,从此便惊为天人茶饭不思地单恋起文才来。这时候龙阳之好玩一玩在氏族之中算不得什么,但熊芭心里着急怕文才真成了一个弯的,只好把注意力放到了祝英台身上。

可不是,文才除了祝英台这么一个姑娘,哪还曾关注过什么女子?

虽然熊芭不想他搅合进梁祝之间,可是她也不得不承认祝英台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姑娘。这个时代门第观念之重,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即便没有文才,祝英台也不可能嫁给寒门出身的梁山伯。熊芭想了想,觉得文才千般好万般好,如果同祝家订了亲,难说祝英台会不会移情别恋喜欢上文才。

呆了没几天,马雄几乎把一部分公务都移到书院里来完成了,熊芭终于决定要班师回朝、哦不,是回府。实在是她有些受不了王蓝田整天的围追堵截了,她想不通为什么明明文才已经证明了自己是货真价实的男人,王蓝田居然又调头来找她,想问问文才有没有什么妹妹。

就是因为这个王蓝田,文才除了跑了几次公共大澡堂,更是大敞着衣襟进出了好几天。偏偏他不死心,居然还肖想文才的妹妹。文才当然没有妹妹,即使有也不会把妹妹嫁给这种人糟蹋。可是王蓝田是太原王家的人,论世家身份,同马家也差不了许多。

熊芭惹不起,只好逃了。反正把王蓝田留给文才,文才自有办法对付他。

回到府里,熊芭抓紧了时间跟上虞祝家庄联系了一下,而且还非常有诚意的去上虞做客了一段时日。她当然没说她知道祝英台就是祝家九妹了,只是说在书院看到祝英台,觉得祝家的家教很不错,所以才特地来向祝家姑娘提亲。

熊芭态度好人也温柔,文才学问好前途远大,谁又不想攀上这么一门亲戚呢?就是祝英台的母亲也对这门婚事满意的不得了,她压根就没想过去信询问英台的主意,婚姻大事本来就应该由父母做主,他们已经放了英台去念书,婚姻大事就不是英台自己能左右的了。

祝英台没收到消息,熊芭倒是给儿子寄了一封信,告诉他同上虞祝家结了亲。自此以后文才心里想着以后和祝英台会是亲戚,对她多有照顾,偏偏祝英台不知其所以。文才想讨谁的喜欢,谁还能不喜欢他?自那之后,他们的关系比常人要好上了许多,当然还是比不得梁祝的关系来得更好。

交换庚帖之后,祝家和马家基本上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姻亲对家了。这时候祝夫人才想起来给女儿去一封信,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会引起如此之大的反弹。祝英台虽然对马文才很有好感,但那也只不过限于好感而已,她真正喜欢的人还是梁山伯。所以在收到祝夫人的信件后,得知她同杭州马太守之子也就是马文才定亲之后,她简直如霜考妣。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祝英台一时冲动之下,跑去找老师正在考校功课中的马文才。但刚到了门口,她的脚步就停了下来,门内传来琅琅的读书声,抑扬顿挫几乎让人想随着念书的节奏摇头晃脑。

理智告诉她,马文才并不知道她祝英台是个女人。“不该迁怒别人,”祝英台驻步,摇了摇头,但很快她又生气起来,“可是毕竟同我订了亲的人是他。”她无措了,脑海里不时交替闪现过梁山伯和马文才的脸,他们都是极为优秀的男子,按说无论同谁订了亲她都应该高兴的,可是偏偏此时她却高兴不起来。

“贤弟?你如何会在门外?”刚好文才通过了老师的考校,心情很好的打开了门,他最近可谓是春风得意,就连那个王蓝田也不敢再对他多加骚扰了。他恍然大悟:“你来找老师?快进去吧,我们已经结束了。下次直接进来就好,我不会因为这个就分心的,况且我们互相探讨一下也不错,毕竟老师出的题目以后在科举之中很有可能会考到。”

听了他这话,祝英台更纠结了。最后,她定了定神,坚定地对文才说道:“马兄,我有事找你。能跟我来一下后山吗?那边比较安静,不会有人来打扰。”祝英台的脸色很难看,但是她还是尽量放缓了脸上的表情,尽量做到了没有迁怒文才。<


状态提示:第92章 梁山伯与祝英台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