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胡书记的介绍,稍加整理,就是一篇好材料了,题目叫《冠城乡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一批“驻村指导员”》。这个材料经县委书记李诚彬审阅后转发全县,同时抄送市委组织部。
县里一转发,有的乡镇觉得不错,也想推行,比如葛山乡、怀忠乡,还组织人来冠城乡参观学习,回去后也搞起了“驻村指导员”。
当然也有的乡镇觉得所谓“驻村指导员”也算不上是什么新东西,不就是干部驻村挂点么?几十年前就是这样做的。
市委组织部也觉得“驻村指导员”这个提法、做法有新意,顾副部长还带了几个人到冠城乡实地考察,县委李书记和周部长都陪着来了,回去后也搞了个材料:《“驻村指导员”成为新农村建设重要推动力》,这个定位,显然又拔高了。材料报市委书记汪国本审阅后,又向全市转发,同时抄送省委组织部,还单独向《赣源组工》寄了一份,算是投稿,希望能登载出来。
发现和推广新生事物,正是上级部门的职责所在和高明之处,为了树典型,人为“拔高”也是常事,几个月前,胡晨阳就曾经与陈一民“联手”拔高县农发行的“老实驼子”严守勤,现在,轮到别人“拔高”他了。
到了这一步,想低调也难了。
胡晨阳也再一次进入了市委书记汪国本的视线,汪书记甚至有了亲自到冠城乡实地看一看的想法。
……
庐阳市委向省委组织部报送的冠城乡的材料,乔树军已经细细地研读过了,还跟几个同事探讨过,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驻村指导员”的做法有新意,算得上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创新了,只是,效果是不是有材料中说的那么好,还有待核实。此外,这种做法能不能推广?推广以后效果如何?也有待实践证明。
乔树军准备在《赣源组工》上转发庐阳市委组织部的调查报告,又觉得心里不是很踏实,就打电话问胡晨阳:“你们搞的驻村指导员,是不是有材料中说的那么好啊?”
胡晨阳坦承道:“哪有那么好?这项工作才刚开始,驻村指导员个人素质也参差不齐。”
乔树军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胡晨阳反问道:“你说呢?”
乔树军道:“我觉得吧,驻村指导员这个做法还是有创新意义的。不过,你还要把这件事做得更扎实一些。”
胡晨阳答道:“我也是这样考虑的。”
“恩,总的来说,确实不错,我觉得,你现在象个书记了。”
胡晨阳自嘲道:“看来我以前不象个书记?”
乔树军笑道:“哎,我觉得你更象个乡长。”
……
傍晚,乔树军挽着父亲的胳膊,在隐士路悠闲地散步。
只要是乔光荣在家里,树军一般都会在吃过晚饭后拉着父亲出去散步。
乔树军把冠城乡推行“驻村指导员”的事跟乔光荣说了,乔光荣道:“有点意思。”
能从他嘴里得到这个评价,那就算是不错的了。
乔光荣突然问:“冠城乡的水泥厂,还是建起来了吧?”
“是吧?”乔树军答道。
“这小子,连我也敢忽悠。”
乔树军道:“水泥厂肯定是要建的,接下来,就要修路呢。”
“恩,早就算计好了的,对不对?”
乔树军一笑:“对。”
乔光荣道:“书生掌权,他算是干得比较出色的,是个可造之材。”
乔树军道:“爸,有一个现象,比较有意思。”
“什么现象?”
“在官场上,不少官员都有过当领导秘书的经历,就是在最高层,比如总书记,还有陆总理,还有北辰同志,也都担任过领导秘书。”
“一般来说,领导秘书得到提拔重用的机会是要多一些。”
“有人说这也是任人唯亲呢?”
“这怎么叫任人唯亲?这个不能算。”为什么不能算,乔光荣并没有多解释,或许他认为根本不需要解释。
乔树军道:“胡晨阳本来也是领导秘书,可就是因为他的‘老板’出事了,他这个当秘书的跟着倒霉了,是熬过来的,好不容易得到了一次机会,当了个乡长,还是全省最贫困的乡,我当时都为他捏一把汗。结果,他的表现超出了任何人的预料。通过这件事,我就在想:领导秘书得到重用,说到底,是因为他们的个人素质好?”
乔光荣思考了一会,道:“首先,个人素质好,才有可能到领导身边工作。其次,到了领导身边工作,还有一个自身努力的问题,领导身边也不是那么好呆的。灰溜溜的离开领导的人,或者离开领导以后平庸无能的,其实也不少;第三,‘老板’出事了,秘书跟着倒霉,这种情况也不少,胡晨阳能熬出来,这是他的过人之处。拿他跟冯正霖比较一下,冯正霖缺少的正是这种愈挫愈奋的经历。”
乔树军道:“我觉得还有一点:胡晨阳来自社会最底层,所以,一个当乡长的机会,对他来说,也很重要,绝对要牢牢把握,这种把握机遇的愿望和能力,特别强!”
“是这样。”
(求收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