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在人类的进化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把人类的发展史看成一部战争史也未尝不可。几乎每一次深刻的变革都伴随着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某种变革。同样的,每一次的变革中,都出现了把握历史走向的人物。无论他们是否高尚,但是不可否认,他们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法罗克·莱格瑞也希望成为这样一个人物,张云川给他的信中也很很隐晦的提出了这一点。
在巴基斯坦的政治路线中,和中国的关系已经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超过了同美国的关系。同这个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为邻,巴基斯坦也清楚的知道这个邻居和援助者到底对巴基斯坦抱有什么样的期望和警惕。生产中同投机者不同。后者希望在乱局中火中取栗,而前者更喜欢在稳定中按部就班,就像中国对巴基斯坦期望的那样。
法罗克当然清楚这样对于巴基斯坦的好处。稳定下来,肃清叛乱分子,那么中方一直搁置的直通卡拉奇港口的重载铁路就能开工。这对于只有一条贯穿全境的铁路的巴基斯坦来说,不悖于再造一条大动脉。而沿着这条大动脉,从中方流入的资金和技术将大大的改变巴基斯坦的经济生态。铁路沿线的矿产资源和人类资源都将得到开发。中方对巴基斯坦的援助也将不仅仅停留在基础农业上,劳动密集型,较低水平的工业也有望得到一定的发展。
但问题是,这并不简单,甚至说很难。先不说巴基斯坦塔利班和俾路支人。那些各个部族的长老就能够让巴基斯坦处于持续的动荡和不安当中。因为他们的利益是不相同的,而且他们的能量又太相近,这让巴方的政治生态几乎是一锅沸腾的玉米粥。那些多如牛毛的部族长老们一天一个主意。今天他们可能高呼口号,宣传世俗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二天他们可能又裹上长袍朝天鸣枪,宣扬恢复原教旨主义才是伊斯兰真正的复兴。几乎没有人能搞明白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同时所有的人都有机会用一些靠谱或者不怎么靠谱的利益把他们拉扯过去。他们可能是巴基斯坦塔利班的资金提供者,也可能代表着美国的利益,当然有机会的话他们也会对人民币顶礼膜拜。
所以,这种情况是不可能满足中国人的要求的。在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有足够的控制力之前,精打细算的他们除了在农业上拉巴基斯坦一把之外,也仅仅是把巴基斯坦当成武器试验场,帮巴基斯坦挡住印度人罢了。但是要说增强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谈何容易啊。
但是印度人的入侵却从侧面给了巴基斯坦一个机会。
如果增强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很困难,那么削弱地方势力就是个不错的方法。张云川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这个信息让法罗克多少有点心跳加速。他不是穆沙拉夫那样的军事强人,通过选举走上前台的他虽然有了不少的政治力量,但是想“削藩”还是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但是通过席卷而来的印度人的手来将巴方部族势力洗刷个七七八八的话……
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创伤,同时也带来一个机遇,法罗克希望自己有能力抓住。
不过,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有着和希望同等份量的担忧。用刀刴开鱼骨的时候,会在砧板上留下刀的痕迹。印度人是一把刀,地方势力就是一条小鱼,巴基斯坦就是那块砧板。而印度同时又是一条大鱼,中国人是一把锋利的斧头,巴基斯坦依然是那块砧板。
就在法罗克为了砧板与鱼肉纠结的时候,印巴前线的态势又向对巴方更加不利的方向前进了一步。时间进入五月,战争对巴基斯坦主要粮食和油料作物的产区——信德省的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开始逐渐的显现出来。首先,因为战争的影响,作为小麦和葵花籽的主产区的信德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缩水了百分之六十三,这百分之六十三中,有一半的产量是因为第二次开战而被迫放弃掉的。这些作物在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资源和进口的化肥后,最终变成了只能腐烂在地里的秸秆和用来喂养牛羊的青饲料。代价就是,巴基斯坦的食用油料缺口新增37。1万吨。包括首都卡拉奇在内的各大城市不得不采取食用油配给制度。很多的家庭主妇不得不放弃平常食用的烤制的大饼,开始向中国人学习,开始用笼屉蒸馒头。烤和煎,炸等烹饪方式也减少使用,更多的用来煮。
如果说食用油料仅仅是让巴基斯坦人陷入了不能满足味蕾的境地的话,那么棉花播种面积的急剧减少则让巴基斯坦的外汇收入开始出现问题。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在巴基斯坦获取外汇的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今棉花的下降让巴基斯坦不得不更多的依赖于中东的土豪们,也更加依赖中方的贷款。
从金钱这个事情上,法罗克真的没什么拒绝中方的勇气。
当然,棉花关系的仅仅是钱的问题。但是小麦的问题却让巴基斯坦感到了深刻的危险。
席卷全球粮食主产区的旱灾没有理由因为战乱就放过巴基斯坦。上半年的干旱少于让巴基斯坦小麦的出苗率下降的非常厉害。同时因战争而被迫逃离家园的巴基斯坦农户也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农田。两下相加,巴基斯坦的粮食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
作为一个在在二十一第二个十年内,每年能够靠出口小麦获利十数亿美元的粮食出口国,巴基斯坦是没有粮食问题的,哪怕就是遭遇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