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太阳的距离>第164章 终于安宁的南亚

时间进入八月份后,战火纷飞的南亚次大陆上慢慢的平静了下来。虽然印度和巴基斯坦没有签署什么和平协议之类的东西,但是基本的交换战俘却已经做过了。双方都在边境部署了为数不少的军队,但是都处于防御状态。巴基斯坦担心印度人不死心,还回来进攻,所以,除了拱卫首都的第一集团军外,又将已经在木尔坦一线防御作战中被打散了架的第二集团军统统编进目前编制最为完整的第五集团军法赫尔中将麾下(少将又变成了中将,这位可以算是火箭式升官的典范了)。而第五集团军的番号也撤销,变成了巴基斯坦边境防御兵团。

而中方的部队也开始启程回国。虽然现在印度人的海上封锁已经被破除了,但是两个集团军的驻外开销也是个不小的数目。本着节约的原则,中方驻巴军队仅仅留下第二十一集团军的第61机械化步兵师和第六十五军的摩步70旅。同时抽调装甲十二师的威力搜索营和一个陆航团当作快速打击力量,随时应付边境上可能出现的小规模冲突——军委的判断,印度人和巴基斯坦都已经精疲力尽,就算边境上重燃战火,也不会超过团级规模。

在留守的军队决定好之后,首先从装甲十二师开始,中方的重装部队陆续的将装备装上火车,从阿富汗境内回国。而士兵们则早一步登上空军的运输机和民航总局征调的客机,从空中返回祖国。

印度方面也显的很平静,在巴基斯坦境内向中方投降的士兵们陆陆续续被遣返之后,阿格尼霍特里上将先生并没有让这些战俘退役,而是将这些士兵再次编成了两个轻型步兵军。说是轻型,其实仅仅是战前二流守备部队的水准。士兵们手里仅仅有步枪和迫击炮,然后乘坐卡车代步。一个军甚至连一个团的装甲车都凑不起来。好在上将先生也没打算让这些士兵去当作主力。这些在战场上下来的老兵都是优秀的士兵,就这么解散是一种浪费。上将先生打算先让他们暂时当作守备武装,去东方那些有分离倾向的邦评判和镇压恐怖份子。

但是对于已经明确表示独立的安德拉民主共和国,印度临时政府罕见的没有任何的动作。虽然中央邦守备部队做出了强硬的姿态,但却没有实质的动作。安德拉人民共和国将首都放在了海德拉巴,这个城市本身就是前线。本来打算跟印度军队拼命的纳萨尔毛派**们惊奇的发现,他们从拉贾蒙德里得到的中方援助物资已经堆积如山,原先的游击队已经可以基本上编成三个轻装步兵师了。印度人就像无视他们一样依然该干嘛干嘛。

为此,安德拉共和国的领导人物们决定,海德拉巴一线依旧保持戒备。同时,尽快完成北部地区8千万吨铝土矿的恢复开采,同时增加烟草出口,积累资金。打仗是要花钱的,先把产业搞起来,弄到钱再说。

阿格尼霍特里上将并不是不想干掉安德拉邦那些光着脚丫子,用着简陋武器的游击队政权。但是,想干和有力气干是两码事。中国人在巴基斯坦追着他的陆军猛打一气,现在印度根本一只机动部队都抽调不出来。上将不想冒险从印巴边境调动军队。双方的没有进行停战谈判,没有讨论战争赔偿。双方除了都不在开火外依然是停留在战争状态的。以阿格尼霍特里上将对巴基斯坦的认识,这些人一定在忙着恢复力量。等力量恢复完了,边境的对峙和摩擦是避免不了的。一旦自己把军事力量都投到东南方向,保不住巴基斯坦人就会越界。

而且,那些悬挂这红旗,满载着一船船军需,民用物资的货轮正源源不断的向安德拉地区输血。这也在提醒他,安德拉地区已经不是单纯的纳萨尔毛派**的问题了,这里面涉及到了世界第一大国的战略部署,现在印度最好不要跟他们扯上任何关系为好。

“也许,我们将袖手无策的看着安德拉邦从印度的版图上消失。这曾经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现在,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上将先生在自己的日记上这样写到。

八月份,除了中国外,东南亚国家也开始承认安德拉民主共和国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同时在八月中旬,俄罗斯等上合国家也承认安德拉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并开始与其建交,有的是代办处,有的直接是大使馆。而西方国家里,当中国拿着一叠关于安德拉电力建设工程的单子在手里甩了甩之后,包括西门子,通用电气,三菱电机,西屋电气等一大票公司开始流着哈喇子游说自己国家的政府正式承认安德拉。

果不其然,在哗啦哗啦响的票子面前,任何节操神马的都可以扔进马里亚纳海沟里去。首先跳出来刷存在感的是日本,三菱电机屁颠屁颠的去找南方电网集团想要合作,同时山口一夫那个货在宣布承认安德拉政府并打算与其建交之外,还宣布援助其政府xx亿日元。

有人带头就好办,接下类的一个多星期里,各种国家都开始纷纷和安德拉建交,跟在这些建交文件后面的就是一大堆各种公司和财团。几乎每个公司都在想要进入这个市场来分一杯羹。开玩笑,上亿人口的市场,中国政府亲自操刀帮助其制定基础建设。不消说,一段时间后,这又是一个金砖国家。

而在中国政府的指导下,安德拉共和国政府也开始以极高的效率推行一些关乎国家命运的法令。首先是强制教育法,政府规定任何人都必须接受教育。并且将日本人提供的日元援助全部用


状态提示:第164章 终于安宁的南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