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郎,原名于七,是螳螂拳祖师,螳螂拳的创始人。山东栖霞人,于七家道富有,酷好武术,曾投万贯家资去少林习艺,一心报效国家。
无奈清兵人关,报国无门,他愤然回到山东,组织义军,与清廷作对。有一次因寡不敌众,几乎全军复灭,于七只身走到青岛崂山脚下,藏匿在渔民家中,清兵追至,于七急上崂山华严寺,找到以前同在少林学艺的师兄---华严寺的主持和尚,以求庇护,师兄出寺一看,连忙让于七进来,让于七换上僧衣,削去头发,扮成和尚,并且用开水烫到他脸又红又肿,叫他睡在禅房、盖上被子,不得出声。
时间不长清兵搜到,师兄说了这个是新来的僧人,患了天花病,清军官怕被传染,只望了于七一眼就退出来。根本认不出他,瞒过了清兵。师兄对于七说,外面风声仍很紧,叫他索性在此当和尚,避过风头火势再算,于七应允,因为他是义军首领,时常有旧部下秘密找他,于七深居简出,不轻易见客,与旧部下定暗号,凡来找他的,必须写一个“王”字,交给守门和尚,守门和尚才允许进内。其实这个“王”字就是“于七”两字的重叠。
后来于七索性说自己姓王,人呼之为王郎,“郎”是男子汉的称呼,以后音误为王郎,“王郎”名字,一直流传至今。
这期间,主持师兄常与王郎交手,王朗屡被师兄摔于丈外,王郎羞愧之极,誓要苦练武艺,胜过师兄。师兄出外云游。王郎挟书到寺后林中纳凉,偶然小虫悲鸣,回头一看,只见一只蝉与一只螳螂相斗,蝉虽大,但不敌瘦小螳螂,王郎见螳螂进退有度、两臂爪运得迅速灵活,似有拳理在内,大为高兴,又捉几只螳螂返禅房内,用瓦盆养着,用草杆戏之,留心螳螂动作,怎样闪展腾挪,刁勾缠挂,悟出了独特的拳法,又吸收了宋元明三个朝代十八家法的精华,为了灵活,用猴步辅之,共冶一炉,经过一段时期的苦心钻研,创出了螳螂拳。
后来师兄云游返来,王郎再约比武,师兄讥笑他:“败军之将,不可言勇”。怎知一交手,师兄相反被于七摔于丈外,非常惊奇,询问王郎,王郎以实相告,师兄大为佩服,令王郎传授本寺僧人。
就这样螳螂拳开始流传与胶东各地。
这个起源倒是真的不好说,王郎本身是烟威栖霞人,但是却在青岛崂山悟拳。青岛和烟威两地都有大量的螳螂拳传人。到底是应该把王郎的出身地还是悟拳地作为创始地,这的确是个问题。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个官司委实难断,于是就相约以武论胜负。螳螂拳的起源之争就是这样一个由来。
由于这次争端是由青岛武术协会发起的,所以是青岛武术协会集中了很多高手,一起赴烟威,挑战烟威高手,以此来判定螳螂拳归属地。
青岛武术协会,集中了青岛的螳螂拳高手,还有别的拳派的一些名家,一起来到烟威。
而烟威应战的就是七星螳螂拳和八步螳螂拳的代表人物,钟双宝为代表的七星螳螂拳还有卫大龙卫白虎一脉。像林成,郝重都是钟双宝请来助拳的。
青岛武术协会这次带来的螳螂拳代表是青岛降龙武术会的会长王龙,王龙是螳螂拳的第八代传人,是螳螂拳的代表人物三山之一的王玉山学习螳螂拳。王玉山是王龙祖父,自小学习梅花螳螂拳,功力深湛。
胶东地区的螳螂拳代表是:三山,两亭,一郝,一龙。
三山为:李坤山,王玉山、崔寿山,两亭为:宋环亭、赵石亭,一郝为:郝宏,一龙,即为姜化龙。
而王龙就是三山之一的王玉山的嫡系传人。而钟双宝就是一龙的姜化龙的传人。两人都算是螳螂拳的嫡系传承。
当然有不少传人都是下面县市区的,不愿意参与这次螳螂拳的起源之争来,爱哪里发源哪里发源,不管。
钟双宝家就在烟威市里,有个大宅院,平时就是钟双宝教授徒弟们打拳的地方。现在青岛武术协会来访,就在钟双宝家的大院。
青岛降龙武术会会长王龙是王玉山的嫡系传人,王玉山是太极螳螂拳的代表人物,王龙的太极螳螂拳,是把太极融入到了螳螂拳里。结合太极拳的圆转还有螳螂拳的象形取意。重在取意;刚柔并重,强刚极柔,处处带有弹性;长短兼备,上下交替,内外相接,处处保持完整性态势;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密连而巧妙,稳健而灵活。
虽说螳螂拳属于象形拳,但是却重在取意。
青岛武术协会一上来就让王龙直接挑战钟双宝,摆出速战速决的架势。钟双宝一上来,一臂竖直,一臂横放,好一只杀气腾腾的硬派螳螂。
王龙的太极螳螂拳也是腰一扭,身一斜,又是一只螳螂。
林成和郝重就在屋外站着,给钟双宝压阵。而青岛武术协会的众人则在大门口的位置替王龙压阵。
王龙脚步一晃,就斜斜的向钟双宝而去。钟双宝,手臂交错,双臂似两抡大斧朝王龙砍去。
七星螳螂和太极螳螂同属于硬派螳螂,都是以刚烈强劲为主。
螳螂拳讲究“腰送客走,胯坐帅府”和“移动靠腿脚,力蓄在裆腰,挡风阻雨两臂摇”。
都是以腰为主宰,将近胯劲的配合,大腿带小腿,小腿带动步伐。而攻击重要集中在上半身,也就是双臂。
其动作要求眼快,手快,步快,身快,式快,一招变三招,长短兼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