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远东王>第四十四章 王家冲(二)

韩东点了点头,说道,“嗯,也是啊。估计明天早上就有消息了,咱们看看能不能够找的到一些关于汴京那边的消息。如若是淮军战胜的话,那就极有可能惹来淮军的一些斥候搜索一下我们的去向了,不过,依我看来,这淮军如若是想战胜的话,那也需要一些时间的,最起码这六万淮军将士可能要减员很多,到时候真的攻下了汴京城,估计短时间之内应该不会派出额外的士兵来搜索咱们的去向。不过,这些淮军士兵肯定会给远在江宁的赵青云传信,到时候,这汴京城可就是重新归于淮军掌控了,咱们可就有些被动了。不过幸好,咱们先走了一步,当务之急是咱们尽快的渡过黄河,回到定北,这样咱们不用那么担心了。”

魏翔看着韩东,略显沉吟的说道,“咱们如若是想要回到定北,可能还需要两天的时间。这两天咱们可就有些不好办了,单单今天这一晚上就让这一个小镇有些为难,以后这两天时间,咱们应该怎么办?”

韩东知道魏翔所说的的确是个大问题,两天的时间,而且魏翔说的还是最保守的。要知道,如果在铜瓦箱招不到渔民家的船只的话,全部边军士兵想要顺利的过河,那也估计需要至少两天的时间,何况是这里到铜瓦箱至少需要走多半天的时间,这样的不利局面确实是让韩东等人有些头疼。韩东思索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说道,“算了,先不说这些了。这些事情等到以后到了路上再说吧!”

邹春看了看韩东,说道,“那样也好。不过,统领,万一这淮军士兵战胜了,那洛京之围还能不能解?”

魏翔看着邹春,然后转头看着韩东,说道,“统领,依我看,这淮军即便是这一仗打胜了,需要进攻汴京城那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毕竟这汴京城的坚固程度可不比一些小县城,即便是城内现在没有多少守军,就是死守那也能够守得住很长时间的。这晋王想要活命,保住汴京城的话,那只有向远在洛京外面的晋王军求援了,到时候,这洛京之围也是能够解围的,这个应该就不用操心了。”

韩东点了点头,看着众人,慢慢的说道,“我先爱担心的不是洛京之围,而是这场战役谁占的利益最大?”

众人也都是一脸诧异的看着韩东,都在慢慢的想着这几天发生的事情。这时,韩东接着说道,“细细的想了一番,还是觉得这次淮军占的利益比较大。归德府的守军撤了,这归德府是难逃淮军之掌了,那这淮军可就由徐州向前推进了这么远的距离,直到汴京城外。那么南方的陈州、汝宁府就要孤悬一线了。而北方大名府已经丢失,想必河北的磁州、澶州、怀庆府等地到时候可就要相继沦陷到河东刘家的口中,只要洛京不丢失,那就与洛京在北方连成一线了,这刘家也要占尽一切地利。这样的话,南北夹击,这汴京城的晋王可就要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了,说不好,还会出现河东刘家和淮军对峙边境城外,到时候,可就要看看是谁先攻破这汴京城了。由此观之,这晋王就是秋后的蚂蚱了,蹦跶不了几天了!”

邹春一怔,看着韩东,想了想,这韩东说的也是这个理,便说道,“难道咱们边军出兵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咱们这算是打破了汴京的力量分布,到时候,这河东刘家就会和淮军正面冲突了,也不知道这两家谁强谁弱了!”

魏翔看着韩东,想了一会儿,说道,“也不知道这晋王是怎么想的,如若是我,我肯定会死守汴京城,不要援军回来,然后集中兵力攻打了这么多天的洛京城,岂会白白的丢失?还不如趁此机会,一举攻下洛京城,然后再派援军回援,到时候,这汴京城之围也要接触,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韩东看着魏翔,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你忘了淮军还能够召集援军。这淮军的赵青云打了这么多天,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一个汴京城吗,还不是为了汴京城中的那个皇帝宝座吗?所以,如果赵青云知道了汴京城已经在淮军的包围之下,恐怕会立即抽调重兵前来进攻的。”

邹春看着韩东,想了想,说道,“统领,这九江前线晋王军和淮军还在对峙,就像现在的这局势,晋王难道就不调回远在九江的晋王军?这毕竟关系到晋王的生死存亡!”

魏翔看了看邹春,说道,“这晋王军现在是危机四伏了,如若是这淮军就此攻下汝宁府或者是陈州的话,那九江,甚至是湖广的晋王军都不好回援,这晋王军在南方的兵力就彻底成了孤军,两方估计都难逃被歼灭的局势。何况南方现在这淮军的攻势也正猛呢,江西诸府业已陷入淮军之手,北方的汝宁府、陈州一陷落,南方的九江前线的敌人也就会瞬间分崩离析的,而湖广的晋王军也就会慢慢的战败,到时候,这淮军可就是拥有吴楚淮诸地,加上南方的赵青峰的越地,虽然失去了闽,但是,这边境周边也就很快陷入到了赵青云的手中,这赵青云也就会一跃成为中原最大的霸主了。到时候,不管怎样,赵青云挥师南下,与兄弟赵青峰合兵夹击长沙王,这南方就出了闽王王审知外,就一举荡平了,其他的小势力也就会纷纷消失殆尽的,实在不成,三面夹击,直接把闽王这个原本就属于岭南军赵青峰的部将直接灭了,南方既平,两兄弟就有大把的时间收拾北边的了,到时候不管是谁,这样大的实力,而且两兄弟联手,到时候,北方的诸强那一


状态提示:第四十四章 王家冲(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