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勋还未到达总参谋部,裴承毅就向各参战部队下。
参与攻击行动的为3个战术战斗机联队,2个j-15c联队执行轰炸任务,1个j-14c~联队执行护航任务。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轰炸效果,空军提前对日本境内的重要目标进行战略轰炸,以吸引日本空军的注意力。
17点3o,战略航空兵再次出动。
除了执行战略战备巡逻任务的1个h-9b大队之外,剩余的大队的96架h-9b分别从战略空军基地起飞,分别前往共和国东北、朝鲜半岛与东海上空的攻击空域,使用携带的高音空射巡航导弹攻击日本境内的高价值战略目标。
因为是战略轰炸,所以先打击的肯定是日本的军事指挥与通信网络。
96架轰炸机,总共带了1152fl-25型导弹,加上之前消耗的第一天就用掉了1fl-25,而该型导弹的总储备量只有15oo枚。也就是说,空军在1天之内就用光了所有储备弹药!
空军的打击能力毋庸置,空军的“消费能力”也毋庸置。
1枚fl-25型导弹的价值为72o,空军省吃俭用,用了足足3年才积攒了这么点“家产”,结果在半天内就用光了!如果保持这样的“消费强度”,战争持续1个月弹药消耗就高达216oo当然,战争不可能一直以这种方式打下去,只要摧毁了敌人的战略设施,空军就能在战争中使用“廉价弹药”,从而大幅度降低战争消耗。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战争开始的时候,肯定得使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18点,大队的h陆续到攻击空域,开始射导弹。
虽-25非常昂贵,但是h-9b更昂贵驶h-9b的飞行员则“无价”。只有在远离敌人防空拦截范围的地点射导弹能最大限度的确保轰炸机与飞行员的安全,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战争损失。有“资本”的空军都在大力展“防区外打击能力”,尽量避免进入敌人防空系统的打击范围之内。只有在取得绝对的制空权之后,才会派遣战机到敌人领空执行轰炸任务。
打击来得非常迅猛。快到日本地防系统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
对飞行度为8马赫地fl-25来说便飞行12oo千米。需要地时间也不会过1钟。高音巡航导弹一般采用较高地飞行弹道会过分注重隐身性能。因为导弹飞行时与空气摩擦会产生非常明显地红外辐射。隐身地意义并不大。高音导弹突防地唯一手段就是度。利用远远过防空系统拦截能力地度突破敌人地防空系统。或者在敌人地防空系统做出反应之前击中目标。
以日本由“爱国者-3”型防空系统、“萨得防空系统与**-2c型防空系统(日本在美国地“标准-6”型陆基防空系统地基础上自行研制。2c211年定型年正式装备日本空军)构成地由低到高地三层防空网来说。即便射程最远地**-2c型防空系统也只能对付15o千米外地l-25截时间仅有1分钟。在此期间最多能够拦截2次;“萨得-2防空系统则只能对付8o千米外地fl--25多拦截1次;“爱国者只能对付千米外地fl-25。也只能拦截1次。由此可见即便在同一地点分别部署1套防空系统。在整个交战过程中。最多拦截24fl-25。如果考虑到fl-25采用地欺骗式突防手段。拦截效率不会过5o。
利用军情局提供地这些情报。空军对轰炸行动进行了严密组织。
1152枚fl--25导弹打击54个战略目标。至少向每个目标射2o枚导弹。即便按照最高防御强度、以及地理论拦截效率计算。也能确保至少有1枚导弹击中目标。实战结果远不止如此。在拦截效率无法达到8o地情况下。肯定会有多枚导弹击中目标。达到彻底摧毁目标地目地。
战争就是如此。谁能在第一时间让对手瘫痪。谁就能够获得胜利。
面对蜂拥而至的fl-25弹,自诩为全球密度最高的日本防空网也只能望空兴叹。
短短1钟之内,日本的战略指挥中心、远程警戒雷达、远程防空搜索雷达、战略通信中心、战区指挥中心、战区通信中心、弹道导弹防御阵地、大型空军基地等高价值战略目标均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残酷的事实说明,主动进攻的一方总能轻而易举击败被动防御的一方。
换句话说,再坚固的盾牌,也无法抵挡无坚不摧的利矛。
19点刚过,fl-25导弹爆炸的硝烟还未在日本上空散去,沉默许久的共和国海军岸基航空兵到达战场。
半岛战争后,海军借第二次军事改革的机会,对航空兵编制做了重大调整。
岸基航空兵与舰载航空兵分别成为独立兵种,岸基航空兵逐步向空军靠拢,以执行对海打击任务与远程海上巡逻任务为主;舰载航空兵则保持海军航空兵的特色,以执行制海与制空任务为主。
在联合指挥机制下,海军的岸基航空兵肩负起了打击海上目标的重任。
此次,出动的海航战术战斗机联队要对付的正是“海上目标”。
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飞龙”级战略核潜艇的第二艘与第三艘、即“宇龙”号与“瑞龙”号已经下水在神户造船厂进行~装。虽然要到~装的最后阶段才会为潜艇装备潜射导弹,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必须尽快摧毁这2能够对共和国构成威胁的潜艇,并且摧毁港口内存放潜射巡航导弹的仓库。
空军揽了太多任务,海航好不容易争取到了出场的机会。
72战斗机中,24j-14d(在j-14b的基茨进而来,性能与j-1相仿,只是根据海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