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这一点,甄回他们还真是不清楚,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这样很体现天子脚下仁善气氛,高大上,很有派的活动,那是从来没有参与过,这会儿能做的,自然也就是听贾敬细说这一个选择了。毕竟如今他们也是在京城定居了。总不好格格不入!

说起来这每年冬天的慈善活动,其实是慢慢的自发的一种行为,刚开始的时候吧,做这些事儿的是京城的勋贵们,这些开国功臣,特别是好些武勋人家,那都是贫寒出身,在功成名就之后,看到冬天百姓遭灾,不禁想到了往日的自己,所以在京城东门这里,布置了一些粥棚,后来慢慢的有好些其他官宦人家的老人,也开始参与,毕竟中国自古到今,行善积德是很有市场的一种理念。

有了这些人的行动,官府也开始参与了起来,毕竟作为一个政权,救灾本就是他们的职责之一,等到了如今,几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潜规则一样的状态。像是这施粥救济的事儿,已经根据区域开始有了一定的划分。

东城门外那基本就是勋贵们的施粥救济点,北门,那是皇商,还有其他一些住在北面的官员们的地盘,西面则是各处的商家,商户们在负责,至于南门,因为这附近住着的都是平民,富裕度相对较低,所以成为了官府救济的地盘,除了官府,像是住在这南面的一些底层官员,有余力的也会参与进来。

还有京城之外的地方,各处的庄子,若是遭灾,那多半都是由各家的主家负责,贫民们则是各地官府上报户部,由户部拨款救济。有了这么一个很有协调性,很有调理的安置方式,这京城附近才能如此的安定平稳。人间惨剧得到了很有效的控制。

那么问题来了,像是这会儿,甄回就问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年年救济?难道说这京城冬日很容易遭灾?”

真要是这样,这还真不是生活的好地方啊,可是甄回看着不像啊!他几次和伙伴们出门走动郊游什么的,看着那些农人们虽然过得清苦了些,可是也没有看到什么人烟稀少的情况呢。

“也不是每年,正常的来说,五六年才会有那么一次大一些的雪灾,只是既然是救济,那么这救济的不一定都是雪灾的人,还有不少衣食无着的人,像是乞儿之类的,这样的人居无定所,衣不遮体,到了冬天,这样的人若是没有人救济,很可能冻饿而死,故而每年都有了这样的事儿,为的就是救助这些人能顺利的度过寒冬。也正是因为如此,其实每一年所谓的施粥,若不是遇上大灾,也不过是各家轮流,一家摆上几日的粥棚而已。”

贾敬言语温和,知道甄家对于这些不清楚,所以说的很是仔细,只是话说到这里,他又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有些担忧:

“只是今年却只怕没有这么容易了,不说这大雪比前几年早了将近十日,就是这天气也冷了好些,听钦天监的人说,只怕今年会是十几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呢,如此一来,只怕受灾的人也会越发的多了,最要紧的是,咱们这里都是这样的气候,在北面只怕更不好了,若是草原雪灾严重,那些蛮夷们冻死牲畜过多的话,只怕边境也不得安宁。”

他说的不是太清楚,毕竟这已经有些涉及到了国策的地步,什么军队调动,什么国境防御加强什么的,要不是甄家也是官宦,要不是他们和贾家也算的上关系密切,这些话他是怎么都不会说的。

不过就是这简单的几句不说甄老爷,就是甄回都听懂了毕竟他也是军人出身,对于这样的事儿更加敏感些。

草原上牲畜死的太多,那么自然就影响到了那些游牧民族的生存,他们想要活下去,想要不至于削弱了实力,让别的部族吞并,最好的法子自然是去食物充足的地方打劫,把损失补回来,而对于不善于囤积物资的游牧民族来说,在他们眼中,南面中原的百姓自然就是绝对的富裕人群了,不单单是食物,只要抢劫成功,还能获得不少其他的财货,所以在这个时候,边疆地方,那绝对就是危险的地域了,而为了守卫边防,边军自然要加强防备,甚至于加重那里的驻军,才能避免开战后国土的丧失和百姓的流离失所。

想通了这一层,甄回忍不住抬眼看了贾敬一眼,这个他一直以为有些单纯,甚至有些不谙世事的贾敬,居然还有这样的大局观,真是让人意外呢,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家世带来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了,即使再无知,在父辈的影响下,很多事儿上比寻常的百姓懂得更多些。像是这雪灾的事儿,又有几个人能从中看到边防的问题?

想到这里,看看外头依然纷纷扬扬的大雪,甄回的心也沉重了起来,瑞雪兆丰年,从来都是美好的,可是这美好之下,却有着这样那样的危机,果然事务永远都是一体两面的。

屋子里的人好像一下子失去了说话的兴趣,一个个沉默了起来,倒是甄吉,他还小,不懂大人们说的事儿,也不明白为什么气氛突然就变了,只是看了看所有人,然后感觉他终于能插嘴了,这才对着贾敬突然说道:

“敬叔叔,等你把胡子弄没了,我再喊你大哥哥好不好,你有胡子太老了。”

惊雷啊,就这么一句,一下子就把刚才有些压抑的气氛直接给轰出了屋子,几个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贾敬更是一脸的哭笑不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倒是甄老爷,感觉这样的儿子虽然可爱,可是有点失礼,


状态提示:第51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