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什刹海的魂并非那潭碧水,而是将护城河两岸紧紧包围的胡同文化。
上学那会儿,常青转遍了大半个北京城,自然也没少在狭小/逼仄的胡同间穿梭。可常青毕竟不是住在四合院里的人,对灰墙红门背后的故事知之甚少。他这次来什刹海,便是想试着揭开红漆大门背后的秘密,了解冯西的成长环境。
河岸边整齐排列着一串配有红色顶棚的人力三轮车,远远看上去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红龙。常青刚走过去,几位三轮车夫便冲着常青吆喝起来,什么“萨瓦迪卡”、“空你起挖”、“阿尼哈三友”,可劲儿招呼。
常青的目光在几人中间巡视一遍,顿时犯了难。听几位车夫的口音,没有一位像是住在四九城里的老北京人。常青向他们表明来意,几位大爷觉得没劲,纷纷散开,只有一人好心肠地抬手向后一指,告诉他:“找那位光头的师傅,正蹲河边抽烟呢。”
常青顺着那人所指的方向寻去,果然见到一油光锃亮大脑壳。常青上去与人攀谈,对方瞄了常青一眼,懒懒说道:“跑一趟一百啊。”
肉好疼。
花钱扣扣索索的常青开始耍赖砍价:“师傅您再给便宜点呗,其他人才收五十。”
光头车夫剜了他一眼,将抽到一半的香烟扔到地上,用脚一捻:“他们那套说辞儿可都是跟咱这儿听来的,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
车夫指指自己溜圆的脑袋瓜子:“这里边儿可都是干货,光个胡同我都能溜溜讲一天。”
呦,这还遇到高人了。常青二话不说将大红票子双手奉上,坐进车里。别看师傅瘦的只剩皮包骨头,蹬起车来毫不费力,常青一时有种风驰电掣的感觉。
都说北京人爱贫,别人常青不知道,这位师傅确实能侃,对得起他那张票子:“你要找老的四合院得去南城,宣武和崇文那边儿兴许还有,什刹海周围的四合院都是翻新过的,好些胡同都给加宽了。以前这地都是土路,现在全铺成柏油路了。”
“过去的四合院儿,住宿条件其实不好。厕所是胡同里公用的,厨房倒是各家都有。春天漫天黄沙,夏天没空调,秋天下雨房子还漏水,冬天院子里水管子都是冻着的,得拿开水浇开,麻烦着呢。可条件再破,住惯了四合院儿的人也不愿意搬,这里住着有人情味儿啊,过去邻里之间都亲的跟一家人似的,有事儿大家一起商量,有困难也一起帮着解决。哪像现在,房子住一年都不一定知道邻居姓甚名谁……”
眼睛瞧着两边风景,耳朵里听着车夫的絮叨,常青脑中渐渐勾勒出一幅极富生活气息的画面。他将眼盲的冯西放在其中,想象着他的人生。
时光飞逝,十四天一晃而过。
常青与乔岩被招致怀柔影视基地内的一处摄影棚,由于演员人选已经基本敲定,席子旭决定采用实景试戏,并为二人备下了服装道具。
摄影棚内,电影的主创人员齐聚一堂,姗姗来迟的常青急忙寻了处空位置坐下,结果抬眼便看到乔岩那张势在必得的面孔。
要问乔岩的自信从何而来,就要提到他在这两周之内接受过的魔鬼特训。有钱能使鬼推磨,那男人为他请来的老师皆是业内有头有脸的人物。钱拿得多,对方自然解囊相授。反复枯燥的练习中,乔岩渐渐掌握住各种表演技巧,动作能做到与老师们的示范分毫不差。
更重要的是,他已提前得知两人将要表演的是哪段剧情,早就在家练习过无数遍了。
乔岩急不可耐地询问导演:“常青也到了,我们现在可以开始了吗?”
席子旭推了推眼镜,说:“再等等,还有个人没到呢。”
还有人?
常青环视一圈在场的人员,投资方代表、制片人、导演、副导演、编剧、女主角,按理说人已经齐了,剩下的一人会是谁?
就在常青还在纳闷的时候,有人从远处走来:“抱歉我来晚了,那边剧组会议延长了十分钟。”
熟悉的嗓音令常青差点从座位上蹦起来,而他对面的乔岩则皱起眉头,心道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