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妾这职位>74贾府劫数

德化十七年八月

>

>黄河在沛县决口,徐州,丰、沛等县遇灾,百姓民不聊生,卖儿卖女,影响南北漕运,

>

>皇帝御书房

>

>德宗皇帝眼前龙书案上放着一堆加急奏章,紧上一本满本是上至朝廷下至州县的官员名单。

>

>德宗皇帝愤怒地道:“徐州水患,民不聊生,可这些官员却把朝廷修坝驳去银两饱入私囊,真是可恶,严惩不贷。”

>

>原来,朝廷屡次拨银两,治理黄河徐州段水患,有官员秘奏朝廷命官贪没赈灾钱粮。

>

>这桩案子皇上委文渊阁卢大学士负责审理。

>

>卢大人接到圣旨不敢怠慢,不出数日,即查明。

>

>夜深,卢大人书案上拟好给皇帝呈上的奏章。

>

>卢大人看着一连串的官员名字,突然,脑子一个念头一闪,稍顿,提笔就在名单后面加了一个名字,卢大人收笔,看眼最后一个贾成仁的名字,嘴角浮现出若有如无的笑容。

>

>皇上震怒,皇帝跟前的几位重臣,不敢进言。

>

>皇帝眼光回到奏章,仔细看到最后,抬起头,有些微诧异,卢大人暗惊,皇上心思缜密,是发现了什么?心里忐忑不安。

>

>德宗皇帝发现贾成仁的名字时,犹豫了一下,手中的御笔没有落下,抬头问道:“贾爱卿素日勤谨,恪尽职守,怎么这回也牵连在内。”

>

>卢大人上前一步,拱手不慌不忙地道:“贾大人曾巡视徐州筑坝,欺瞒朝廷,不过……。”

>

>“不过什么,卢爱卿尽管说。”

>

>“不过,贾大人只是一时疏忽失职,微臣想贾家富可敌国,收受贿一事,未必是真,请皇上看在方同知的面子上,是否从轻处置。”

>

>一提方同知,皇上不易察觉眉心一皱,卢大学士不说,他倒忘了贾成仁与方家是儿女亲家。富可敌国,就这一句话就够皇上揣摩。我朝对戎狄用兵,国库空虚,军饷耗资巨大,亏空补不上,皇帝不由动了心思。

>

>半晌,皇上恢复冰冷,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

>朱漆笔落下。

>

>这日,西北边陲通往京都的官道,几匹马奔驰,每到一个驿站,马歇人不歇,千里飞奔京师。

>

>马上之人沿途高喊:“我大齐军队胜利了。”

>

>消息很快传遍整个大齐朝,大军不日班师回朝。

>

>顿时,举国沸腾。

>

>不久,传来消息,我大军已在返京路上。

>

>这日本是秋高气爽好日子,贾府一小厮却没命地飞跑入内,不一时,贾府像炸了锅。

>

>佟氏正倚栏望着院子里一颗银杏树出神,总算盼到我大军凯旋,估摸着西北到京城沿途不停歇的话,一月后就到京师。

>

>安仲卿自走后,一直没消息,两国交兵,死伤无数,多少人马革裹尸,葬在遥远的荒凉的西北。

>

>佟氏心甚不安,安仲卿是她一线希望。

>

>突然,徐妈妈跌跌撞撞闯进来,上气不接下气,道:“主子……不好了,官府来了好些兵,围住府门,正在前厅宣读圣旨,三爷和太太在接旨,老奴正好赶上,只听了一句,“查抄贾府……。”

>

>佟氏急道:“为了什么事?”

>

>徐妈妈这时紧张情绪有所缓和,道:“老奴一时惊慌,只听说徐州水患,什么贪赃枉法。”

>

>贾成仁和王氏得了消息说圣旨到,匆忙间贾成仁来不及换上官服,王氏也不及穿上五品诰命正装,就穿着家常衣裳,出来接旨。

>

>贾成仁打从家人来报,说:“都察院汤大人带人冲进府里。”就有不祥的预感,徐州水患皇上震怒,众文武皆胆战心惊,这也正好是贾成仁所在工部之责。

>

>夫人王氏也预感到不好,看三爷脸色凝重,抖着声儿道:“是朝堂有事情发生?不然都察院汤大人怎么会来府上。”

>

>贾成仁强自镇静地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

>王氏腿肚子哆嗦,步履有点艰难,贾成仁朝旁边丫鬟婆子示意,搀扶着王氏快些走,去晚了得罪了上头,更加不好过。

>

>贾成仁一进厅堂,就看见汤大人有几分不耐烦,正斥责下人道:“你家大人怎么还不来,是瞧不起我都察院?”

>

>答话的是贾府二管家金勇,点头哈腰谦恭道:“这位大人,我家三爷马上就到。”

>

>正说着,贾成仁一脚进来,先看到汤大人,汤大人绷着脸,不似平日朝堂和悦亲近。

>

>在一看,东边厢坐着卢大人,正悠哉地品着茶水,一切都明白了。

>

>朝门外看,御林军把守府门。

>

>事到如今,无可奈何,只好上前躬身一礼道:“下官贾成仁见过两位大人。”

>

>汤大人皮笑肉不笑地道:“贾大人好大的排场。”

>

>这时,王氏紧跟着上气不接下气进来,贾成仁道:“大人恕罪,内子身体有痒。故而来迟。”

>

>这时,卢大人站起身,汤大人脸一肃,从袖中取出明黄绢,‘啪’一下子展开,高声道:“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贾成仁听旨。”

>


状态提示:74贾府劫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