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86章 收其子弟为近卫

虎林营寨的中军帐内,徐庶虽难掩疲色,但双眼明亮,说起这批粮草的来历,他眉飞色舞,表情很是生动:“自大军东进以来,各郡大姓豪强得知我军粮草不足后,便开始自发捐献,多者有上千石,少的也有数百石。这其中又以长沙郡所出最多,甚至把咱们南阳郡的大户都比下去了。因囤积转运之故,这次送来的不过是其中的三成!”

刘琮听了笑道:“他们倒也识时务,不过该推行的新政还是会推行下去的。虽然从眼下看他们的利益似乎会受到损失,其实从长远来看,得利最多的还是他们。”

无论是南阳新政也好,还是正在酝酿中的荆州新政也罢,刘琮都没有把世家豪强当成不可共存的对立面,恰恰相反,这些枝叶繁茂根深蒂固的世家豪强,是刘琮必须争取和团结的对象。如何争取,怎么团结?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势必会损害世家豪强的利益时,谁能保证他们不会造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只盯着荆州那一亩三分地,唯有把蛋糕做大,才能产生更多的利益,从而使得荆州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不断进取扩张。

这也是刘琮之所以在刚掌控了荆州不久,就对江东用兵的原因之一。

徐庶点头说道:“南阳郡内几家大姓在这次捐献粮草中表现颇为抢眼,不但说服了南郡等地的同宗旁支,还率先捐献,只是由于这两年这几家多转为开矿冶炼等事,所以粮食倒并不太多。”

“有心就好。”刘琮有些奇怪的看了眼徐庶,心说您尽在这儿给他们说好话,莫非是要当他们的代言人吗?若不是自己了解徐庶,只怕会以为徐庶收了多大的好处呢。当然这个念头一起,刘琮自己也觉得实在太过荒谬,徐庶是什么样的人,他实在太清楚不过了。

其实如今荆州的数得上号的世家基本已笼在自己周围,黄祖虽死,可黄射还在,庞统是庞家年轻一辈的佼佼者,文聘文岱父子,更是在此次东征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蒯越、邓济等就更不用说了。至于蔡氏,不提也罢。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荆州所有的世家豪强都愿意无条件的支持自己,甚至现在支持自己的这几家,都有可能在自己遭遇重大失败和挫折的时候转而投向新的主公麾下。这一点刘琮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可理解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荆州世家豪强都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这个问题说好解决也好解决。只要建立起一套能使大多数世家豪强都参与其中的政权体系,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在现有的统治系统内,一个萝卜一个坑,因人设职只能造成官僚队伍的庞大,继而由此滋生各种问题。至于原先的萝卜们,除了忠于自己的嫡系就是黄、文、庞、邓等原有的世家,所以还得回到之前的解决方案中去。

下江东,就是要扩张、要打下地盘要增设军队,更离不开治理各地的官员。这么做不是向世家豪强妥协,而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对于自己最为有利。现实的情况,就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多半出自世家,军官多半出自豪强,甚至本身有一些就是以前的宗帅、盗贼头子。当然随着新政的推行,会有越来越多的忠于刘琮的、来自寒家的人才涌现出来,但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是看不到效果的。

见刘琮说完之后微微皱眉沉思不语,徐庶有些迷惑的转头看了看贾诩,那意思是,主公这是怎么了?

贾诩摇头不语,其实他多少猜出刘琮的想法,那些问题两人之前可没少交流过。只是有些话,他现在还不好说,毕竟在外人眼里,贾家现在也隐隐有大族之相了。

“他们捐献出这么多粮食,可曾提出过什么要求吗?”片刻之后,刘琮回过神来,对徐庶问道。

徐庶笑道:“这个倒不曾有过,那些家主都说,唯愿将军能扫平江东,继而兴复汉室,使得天下太平,则心愿足矣。”

“这么说倒真是一片赤诚。”刘琮也笑的眉眼弯弯,不过他很快收敛笑容,正色对贾诩说道:“以先生看来,他们可有别的目的?”

“除了向将军表示忠诚之外,或许也想从江东分一杯羹吧。”贾诩此时也不能再保持沉默了,沉声分析道:“将军所行新政,在于固民众清田丈,编户籍而明赋税,对于习惯了使用匿户且逃避赋税的世家豪强来说,虽不至于根基摇动,但肯定会比之前难过许多。而将军威权在握,何人敢有反抗之心?所以放弃反抗追随将军,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此次大户捐粮,应该就存了试探之心,想看看将军,将如何对待。”

刘琮想了想,对贾诩和徐庶问道:“我又当如何对待此事呢?”

也许是为了避嫌,徐庶并没有回答,而是和刘琮一起望向了贾诩,就见贾诩捏着稀疏的胡须说道:“以老夫之见,可收其子弟入将军的护卫营,由将军和温候调教,亦如将军前者近卫故事。”

这个提议与刘琮的想法不谋而合。所谓护卫营正是之前刘琮想搞的军官团,为此还想方设法将吕布哄骗过来担任教官,只是护卫营的人数始终没有确定下来,而且早在设立这个护卫营的时候,刘琮就有此打算,甚至在大军出发之前,已经收了一批世家子弟,如蒯家、文家和黄家的子侄。现在再把这次捐粮的世家豪强子弟吸纳其中,基本上可以说荆州内部就稳定的如同铁板一块了。

于是这件事便这么决定


状态提示:第186章 收其子弟为近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