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问鼎天下>第221章 缓兵之计稳军心

若觉得本站不错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江东水军自虎林撤出之后,在荆州水军的巨大压力之下,被迫放弃春谷,退往巢湖。巢湖与大江入口处,本就有座水寨。也正是在这座水寨之中,孙权得知程普被围之后横剑自刎,孙河死于乱军之中,而陈武等将校下落不明。

有人说陈武投降,也有人说陈武战死,但无论是投降还是战死,在孙权看来已不重要了。他现在最为关注的,是仍然滞留在江北的太史慈及一万余人马。因临湖仍然被荆州军占据,交通阻断,已经很久没有太史慈的消息,每当想起此事,孙权便觉得很是担忧。

步军精锐尽失,五万余人被水军接应出来的仅有三四百,而从陆上逃脱后逐渐收拢的,也不过近千人。那些山越人倒是逃出来不少,可听说他们离开虎林之后,又转头向荆州军投降了。如今被刘琮编为山越军,大头领阳范,也成了荆州山越中郎将……

至于江东水军,经过数月休整之后好不容易才恢复了实力,可再战虎林之后,如今只剩下残缺不全的数百战船,艨艟斗舰这样的大型战船更是几乎损失殆尽。

好在水军将校伤亡不多,若是假以时日,未尝不能恢复水军昔日战力。可眼下无论是兵员、战船、军械粮草乃至时间,无一不缺。

不过孙权并没有打算就此认输,他自从到巢湖之后便立即下令,从丹徙、会稽等地调集郡兵,又派人请来张昭、虞翻、董袭、鲁肃等人,商议如何退敌之策。与此同时,孙权专门去见了一次周瑜,言语之间很是恳切,不但检讨了自己的过失,还表示对此次贸然出兵深为痛悔。

“如今我军新败,恐军中士气沮丧,上下皆无斗志。不知公瑾何以教我?”孙权望着周瑜,态度谦逊的问道。其实军中那些流言孙权早就知道,但现在他却不能对周瑜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怀疑,否则的话,很有可能激化两人之间的矛盾。

周瑜对此又何尝不知?虽然他很恼恨那些人说什么反孙拥周的话,但这种事情,却并不好当面向孙权解释。士气沮丧,军无斗志,究其原因其实多半在孙权身上,然而周瑜能这么说吗?

至于对策,周瑜思忖片刻后,缓缓说道:“当此时,唯有先稳定军心,才能再言其他。只要能让全军上下看到希望,自然就会有斗志。”

“希望?”孙权喃喃问道:“如今我江东希望何在?”

周瑜深深的看了眼孙权,说出的话声音不大,却如同惊雷一般在孙权耳边炸响:“向刘琮请降……”

虽然孙权如被雷击,但还是很快回过神,迟疑问道:“公瑾所言,是缓兵之计?”

周瑜点头道:“唯有如此,才能拖延荆州军大举进攻的时间,也才有时间使各路人马汇集于此。”

“可若是假意请降,将士们不知是假,岂非更为失望?”孙权皱眉问道,对于这个计策,他打心眼里是不赞同的。

见孙权如此说,周瑜轻咳一声,接着道:“如此一来,将军不就知道众将的真实想法了吗?”他其实很不想点破这一层的,但不知为何下意识的便说了出来。也许是因为受到孙权的猜忌,才会如此想证明自己的忠诚?可自己到底是忠诚于死去的孙伯符,还是眼前的孙仲谋呢?

孙权听了眼前一亮,颔首道:“既如此,就依公瑾所言。”他现在越来越担心控制不住军队,最忠心的精锐部曲死伤殆尽,从各郡县抽调而来的郡兵县兵且不说战力如何,忠诚度首先就是个大问题,若是再交给不忠于自己的将领统帅,那后果令孙权想想都不寒而栗。

如果真的能借这次假意投降观察出诸将的真实想法,也能让自己识人更明,不至于错用了那些起了异心的将校。

至于这么做是否能稳定住军心,在孙权想来,若是能让全军上下不再每天担心被荆州军大举进攻,或者真的有可能使得大伙儿都放松下来。至少不要人心惶惶,每天都有逃兵出现,那样话不用荆州军来进攻,全军就有可能一夜之间崩溃了。

“只是此计瞒不过刘琮,能拖延的时间也有限。”见孙权微眯着双眼,若有所思,周瑜又说道:“所以同时还要向曹公求援,若是曹军真的能抽调出人马南下,则刘琮定然首尾难顾,而荆州乃是其根基之地,到那时他只怕也只能选择退守荆州了。”

孙权虽然听了这话心里有些别扭,但还是点头道:“权即可便给曹公写封书信。然而曹公那边怕是要宗族子弟入许昌为质。”说到这里,孙权猛然想起来,若是孙翊没死的话,打发他去许昌却不是正好?可惜……

“这个却不用担忧,关中诸将在许昌也多有子弟为质,只要能换的曹公出兵南下,则将军仍然可以保有江东。待荆州退兵后休养生息,整军备战,三五年之内,便可出兵西进,攻取荆州!”周瑜说着这些违心的话,心中颇感悲凉。若是伯符尚在,何至于要屈膝向曹操求援呢?

不过孙权却不觉得向曹操求援有何不妥,毕竟曹操开始代表天子,这么想着,孙权便觉得此事大有可为。说到底,现在孙权已无实力自保,除了向曹操求援,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可想吗?

然而据说曹操现在的处境也比自己好不到哪儿去,进入九月以来,曹操与袁绍数度交锋,并没有取得什么战绩,相反却被袁绍压制在官渡,进退不得。

对于孙权的这个担忧,周瑜却有自己的看法:“曹公用兵


状态提示:第221章 缓兵之计稳军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